OPEC+再傳增產風聲 國際油價恐再迎新一波壓力

國際油市再度瀰漫緊張氛圍。市場普遍預期,石油輸出國組織與夥伴國 (OPEC+) 本周日 (5/5) 召開視訊會議時,沙烏地阿拉伯將再次主導聯盟大幅增產,藉此懲戒未遵守減產配額的成員國如哈薩克與伊拉克,並穩固其在聯盟中的主導地位。
根據彭博調查,約 60% 交易員與分析師預估,OPEC + 可能在 6 月恢復的產量增幅將再度高於原定的 13.8 萬桶 / 日,甚至可能與 4 月出乎市場意料的 41.1 萬桶 / 日增幅相當。當時 OPEC + 在無預警情況下提前釋出三倍於預定量的供應,導致布蘭特原油價格一度崩跌至每桶 60 美元以下,創下四年來新低。
沙國施壓違規國 重拾價格戰策略?
消息人士透露,此次增產行動除為施壓違規成員國外,也可能有政治考量。沙烏地阿拉伯希望藉此強化與美國總統川普的關係。川普近期不斷施壓 OPEC 降低油價,並推動與伊朗達成核協議,若成功,伊朗原油出口可能重返市場,改變地緣政治與供需格局。
儘管伊拉克承諾將減少出口,但哈薩克方面迄今未見實質行動。若沙國認定勸說無效,預料將持續動用增產作為施壓手段。能源顧問公司 Rapidan 總裁、前白宮能源顧問麥克納利 (Bob McNally) 指出:「歷史證明,一旦 OPEC + 選擇以增產促進合規,就會一路執行到達成目的為止。」
油價下挫 雙面刃考驗產油國
雖然油價下滑有助於抑制通膨並緩解消費者壓力,對產油國卻造成沉重財政負擔。根據國際貨幣基金 (IMF),沙烏地阿拉伯政府需原油價格接近每桶 90 美元,方能維持財政平衡。
美國頁岩油業者也感受到壓力。德州油商謝菲爾德 (Bryan Sheffield) 呼籲企業減少鑽井活動,以避免產業陷入「血流成河」的局面。能源顧問公司 Rystad 更已下修 2025 年美國陸上原油產量成長預估逾半。
儘管如此,摩根大通大宗商品研究主管 Natasha Kaneva 認為,對於財政吃緊的產油國而言,「增產以創造最大收入」可能是短期最佳策略。
也有少數市場人士預期,為避免再次引發市場劇烈震盪,OPEC + 可能會選擇回歸最初每月 13.8 萬桶的漸進式增產路徑。但在中國需求疲軟、美洲供應充足的背景下,這一策略恐怕難以維持穩定。
隨著本周日 OPEC + 會議在即,市場正屏息以待沙國是否將再次主導一場供需戰爭,也將牽動未來油市價格走勢與全球通膨壓力的變化。
截稿前,6 月交割的布蘭特原油期貨下跌 0.96%,至每桶 63.63 美元;6 月交割的西德州原油期貨下跌 0.84%,至每桶 59.91 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