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多工作、少消費;中國多消費、少工作 也不會改變美中爭霸格局

文.洪寶山
美國說:「美國不會給日本特殊待遇。」日本說:「不會重蹈廣場協議覆轍。」台灣在目標零關稅的路上,要如何面對消除對美非關稅壁壘,將攸關台灣出口業興衰的關鍵。日圓來到 139.888 元兌 1 美元,在技術型態上構成複合式的頭部型態 (頭尖頂 + 雙峰M頭),短線上可能反彈測試上方的 146.5~148 元,最終的趨勢將視日本的關稅談判而定,當然最好不要跟 5 月 7 日的 FOMC 利率會議撞在一起,免得市場反應過度。
美日關稅談判 全世界都在看
當然更重要的是,日本的關稅談判為全世界樹立什麼樣的典範,特別是,川普要求把關稅談判與美日安保條約綑綁在一起,如果日本在這點妥協了,那麼川普勢必對台灣比照辦理,那台灣這次要付出的代價可多著,32% 的關稅跟洗產地有關,台商出口到美國要嚴防洗產地,需附聲明書證明 MIT,意思是中國來源要低於 35%。
提高國防預算是趨勢,而且買軍火不算在縮小美國貿易逆差。匯率會不會進一步要求升值,這對出口攸關重要。台積電赴美擴大投資,並建構更完善的半導體生態圈,台灣矽盾保護台灣的效果降低,最重要的是,付出許多許多代價之後,能不能換來零關稅還是未定之數。
IMF 看淡美中 逆勢上調台灣 GDP?
國際貨幣基金 (IMF) 下調了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將 2025 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從 3.3% 降至 2.8%,並警告貿易關稅的不確定性可能導致經濟進一步放緩。此外,IMF 也下調了美國的經濟成長率預測,從 2.7% 降至 1.8%,並表示美國經濟衰退的機率已升至 40%。
受到美中關稅戰影響,中國的經濟成長率也遭到多家國際投行下調,部分機構將 2025 年中國的經濟成長率預測降至 3.4%。
在美中兩大經濟體 GDP 被看淡的背景下,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卻逆勢上調,IMF 將台灣 2025 年的經濟成長率從 2.7% 上修至 2.9%,主要因為台灣在 AI 與半導體產業方面具有競爭優勢,然而,台灣經濟研究院則下修了台灣 2025 年 GDP 增幅至 2.91%,認為近期的急單拉貨效應可能導致後續經濟動能減弱。
關稅最終還是得降 現正上演外交戲碼
美國億萬富豪、對沖基金經理人艾克曼 (Bill Ackman) 點出美中關稅談判真正卡住協商進展的,不是經濟算盤,而是雙方都不想在國內政治上看起來像是先低頭。這話講得透徹,艾克曼強調:「美中雙方其實都知道最終關稅得調降,現在只是在演一場外交戲碼,想營造出這是一個雙方共同決定的結果,而不是誰先認輸。」
真有趣,川普用對等關稅逼製造業回美,結果美債跌到讓川普暫停實施,並給 10%、90 天寬限期。川普不歇停,轉向對聯準會主席鮑爾施壓降息,白宮表示正在研究如何提早解職鮑爾,美元指數跌破 97 點關卡,各路人馬跳出來挺聯準會獨立性,4 月 22 日在白宮記者會上川普改口表示,他無意開除聯準會主席鮑爾。
撐不下去 美國興起新一波消費極簡主義
到處碰軟釘子的川普還不死心,打中國牌總不會錯了吧,結果美企 CEO 們跟川普回報,再過兩周商場架上就空了,結果川普迸出:「習近平已經打電話給我」的驚爆新聞,CNN 主播與來賓在現場引發激烈辯論,部分來賓質疑這一說法的可信度,認為缺乏證據支持,暗示川普是謠指部。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美之間並未就關稅問題進行任何磋商或談判,並呼籲美國停止製造混亂。
這場雙子男大戰市場各說各話,看不出川普跟習近平誰會先撐不下去,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國消費者會先撐不下去,由於進口自中國的眾多產品課的稅率甚至超過 100%,許多美國消費者興起崇尚儉約、化繁為簡的消費運動,已把 Shein 和 YesStyle 販售的「流行服飾」列入不買清單,透過社群媒體平台無遠弗屆的強大傳播威力,新一波消費極簡主義正迅速席捲美國。
經濟環境難測 經濟活動勢必大幅減少
長榮 4 月 25 日的法說會上表示,觀察到台灣出口都達到目標值,南美洲、近洋、南亞線,貨量都和預估一樣,穩定成長不受影響。整個四月艙位量縮減三到四成,中國進出口量縮了六到七成,東南亞有急單但不是那麼多,太平洋航線第二季貨量下滑,現在是美國下半年開學季下訂單的時間,現在如果不下單,到時候終端不是漲價,就是缺貨,認為只是出貨時間遞延的問題。
川普表示對等關稅不太可能再次延後實施,金融市場正在適應他的關稅政策,這樣也好,一拍兩瞪眼好過歹戲拖棚的不確定,雖然 PC 廠加速拉升在美庫存水位,從原本的六至八周,升至十周以上,以保持穩供量能直至七月,但暫停下單的企業也不在少數,觀望最後的關稅談判結果出爐也是個方法。
但難以預測的經濟環境,造成經濟活動的減少,意味著接下來企業可能會實施無薪假或裁員,例如美國航空表示可能不會引進那麼多飛機,可能不會雇用那麼多人。洛杉磯港的進口量將急劇下降,貨物減少,碼頭工人和港口員工的工作時間減少,部分員工面臨裁員或無薪假期。
迎川普 MAGA 願景前 美國人先勒緊褲帶度小月
美國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處於歷史最低附近,長期通膨預期創 1991 年以來最高,這個時候本該是規劃暑假旅遊的時間點,但美國消費者在規劃度假等大額支出時也同樣猶豫不決,貝森特說:「美國製造業回流讓美國人多花時間在工作,少點消費。而中國如果真心想要平衡貿易順差,由出口模式轉為內需模式,多消費、少工作,讓經濟再平衡,那就一起來做。」多好的願景,看來美國人迎接川普的 MAGA 之前要先勒緊褲帶度小月。
但對於「脫中入北」的台灣來說,積極擁抱美國的大腿,卻可能迎來美國「少消費、多工作」,這不就表示對美出口會減少?而中國如果真提倡多消費的紅利卻又因為脫中入北而錯過,並且在中國的工廠又因為提倡少工作,可能增加成本,傷腦筋,這一局對台灣還真是不好破解。
美國調高關稅只是起手式
對川普來說,如何維持關稅戰而維持低通膨,也是難解的題,因為多家企業明確發出預警,關稅造成成本上升最終可能轉嫁給消費者,例如 Verizon 表示不可能完全吸收成本,生產幫寶適的 P&G 寶僑表示考慮提高部分商品售價,豐田與大眾也表示 25% 關稅將造成消費者購買和維修汽車及卡車的成本提高。除了轉嫁成本之外,跨國企業還可以調整供應鏈與發貨地點,例如 3M 就表示原本從美國發貨給中國,改為從歐洲發貨。
不過,美國調高關稅只是起手式,大家都在找漏洞降低影響,原本該銷往美國的中國低價貨品,轉向歐洲或其他地區,誰知道歐洲會不會也跟進對等關稅,所以川普既然出手,那就不會是終局。
來源:《理財周刊》1288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