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庫:馬來西亞被嚴重低估 中馬關係將深化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對馬來西亞進行了國事訪問,這是習近平今年首次出訪,此行時值川普表示會「大幅下調」對中國的巨額關稅之際,背景極為關鍵。同時,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發布了《被低估的馬來西亞:東南亞樞紐戰略價值與中馬關係深化路徑》研究報告,深入探討了新形勢下的中馬關係。
報告及研討會交流顯示,馬來西亞地理位置極為重要,位於東南亞的十字路口,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關鍵節點,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使其在地區合作和全球貿易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憑藉其獨特的地緣位置、多元文化融合治理經驗和高效的經濟體系,馬來西亞被視為「被低估的」戰略價值所在,已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新興中等強國」和「東南亞戰略樞紐」。
馬來西亞透過地緣政治平衡、經濟創新驅動和文明融合實踐的「三軌並行」戰略模式,在東協及全球治理中發揮著超越其體量的影響力。
中馬關係推向新高度
據報導,此次國事訪問雙方達成構築高水準戰略性中馬命運共同體的共識。這不僅將兩國關係推向全新高度,也為地區和平與穩定注入動力。訪問成果包括深化戰略協作、加強治國理政經驗交流,以及拓展經濟合作領域,尤其是在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前沿領域。中方藉此訪問明確展現對馬來西亞及東南亞地區合作的高度重視與積極態度。
中馬兩國的經貿合作取得了蓬勃發展。根據數據,2024 年雙邊貿易額達到創紀錄的 2120 億美元,從 1974 年建交時不足 2 億美元增長至今,50 年間實現超千倍的飛躍。這種顯著增長得益於兩國高層的戰略引領、政策溝通協調、開放包容的態度以及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機遇。馬來西亞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國家,雙方在基礎設施建設、貿易投資等領域的合作不斷深化。此外,中馬產業上的高度互補性(中國在製造業、新能源、數字經濟等領域的優勢與馬來西亞在半導體、棕櫚油等產業的競爭力)也為貿易合作提供了堅實基礎。良好的人文交流與民間往來則營造了友好的合作氛圍。
中國多年來一直是馬來西亞的主要投資來源國。吸引中國企業赴馬投資的關鍵因素包括馬來西亞重要的地理位置、紮實的產業基礎(如半導體、棕櫚油加工)、政府出台的優惠政策、高素質的勞動力資源以及深厚的文化淵源和龐大的華人社群作為橋樑。在當前全球產業鏈重構的浪潮下,馬來西亞的發展潛力巨大,中馬之間的投資合作預計將持續緊密。
雙方在技術與市場應用互補
報告認為,中馬合作未來潛力無限,尤其是在新興產業領域。中國—東協自貿區 3.0 版談判已實質性結束,有望在 2025 年馬來西亞擔任東協輪值主席國時簽署。該協議將極大提升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水準,並拓展至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新領域,為中馬經濟合作如虎添翼。中馬在數字經濟領域合作基礎良好,前景廣闊,雙方在技術和市場應用方面具有優勢互補性。
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合作也將繼續深化。東海岸鐵路項目和馬中關丹產業園等旗艦項目已經取得了實質性成果,顯著改變了當地的經濟社會面貌。未來,雙方可在數字經濟、綠色經濟、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進行合作升級,並在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領域加強合作。金融合作與人文交流也是深化「一帶一路」合作的重要維度。
面對美國濫施關稅帶來的全球貿易干擾,東協國家經濟前景面臨挑戰,這給中馬合作帶來挑戰,但也提供了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應對外部壓力的機遇。例如,可以加速推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實施,深化產業鏈供應鏈融合。報告同時指出,馬來西亞面臨對華經濟依賴與自身技術主權訴求之間的矛盾。為應對新階段的挑戰,應加快構築新時代中馬立體化協作體系,涵蓋軍事安全、文明互鑑、經濟產業鏈升級、制度創新及風險防控等五大維度。這將有助於開啟中馬關係新的「黃金 50 年」。
透過深化合作,中馬兩國將能在全球貿易格局變化中找到新的發展機遇,實現互利共贏。此次訪問和相關報告為中馬關係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並為構建新時代中馬命運共同體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