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主席要來了?Fed陷入政策與政治十字路口

當全球央行過去一度將美國聯準會視為穩定支柱,如今卻面對前所未見的局勢,因為美國總統川普顯然想透過影子主席操縱美國央行,聯準會的貨幣政策正被拉向不同方向,其機構獨立性也可能面臨風險。
從政策面看,全球多國央行正因經濟放緩準備降息,但美國卻可能因關稅驅動的通膨壓力,需維持緊縮政策。這樣的政策分歧可能衝擊美元流動性市場,對開發中國家尤其不利,融資成本恐因而飆升。
另一方面,更根本的隱憂是政治介入風險。美國總統川普頻頻批評聯準會 (Fed) 與其主席鮑爾 (Jerome Powell),還一度暗示可能將其撤換,儘管之後聲稱「沒有這個打算」,但相關言論已讓市場進一步動盪。
如果聯準會的獨立性動搖,將削弱一個自 1980 年代以來即視為全球「公共財」的重要機構,它曾在金融海嘯與疫情期間穩定全球現金流、維持適度通膨與利率。若此基礎受損,對全球金融市場將是一大重擊。
國際貨幣基金 (IMF) 首席經濟學家 Pierre-Olivier Gourinchas 接受採訪時指出:「中央銀行要能穩定通膨預期,必須讓外界信任它會做出正確行動。央行的可信度至關重要,而獨立性就是核心。」

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 (Christine Lagarde) 亦強調,美歐兩大央行約掌控全球 40% 的經濟體量,雙邊穩定合作關係對金融體系至關重要。她表示:「我們過去已證明能在相互理解風險的基礎上運作,未來也會持續如此。」
川普對鮑爾的威脅性言論出現於歐洲央行正準備降息之際,令市場再度不安,即便法律上,美國總統難以撤換聯準會主席,但這場風波已凸顯,無論鮑爾是否任滿至 2026 年,美國下任總統將改派接班人,且可能有截然不同的路線。
Columbia Threadneedle 資深利率分析師 Ed Al-Hussainy 指出:「過去聯準會主席大多會被職位本身所約束,但這場遊戲已變得更加激烈,未來結果恐更極端。」
TSLombard 全球宏觀分析師 Dario Perkins 直言:「川普顯然想透過影子主席操控貨幣政策。歷史上被記住的是那些敢於對抗政治壓力的央行官員,而不是屈服者。」
鮑爾則表示,根據美國法律聯準會的獨立性依然受到保障,且獲得兩黨支持。他強調,像對其他央行提供美元融資等關鍵措施將持續推進,因為這符合美國維持美元資產穩定的利益。
不過,川普的貿易政策已讓美國與全球市場之間出現距離,對金融穩定造成微妙改變。近期在他提出新一輪關稅之際,美元與美股同步下挫,美債殖利率反彈,顯示市場對美國「避風港」地位產生疑慮。
國際金融協會 (IIF) 經濟學家 Marcello Estevao 與 Jonathan Fortun 發文指出,他們預期美國今年稍晚將陷入「小型衰退」,主因是政策本身。「當前美國的經濟減速,與其說是景氣循環,不如說是人為設計。」
更具挑戰的是,聯準會可能遭遇「停滯性通膨」難題,經濟減速與物價同時上升。這將迫使決策者作出極為棘手的判斷:究竟目前的價格壓力是否為短期供應問題所致,還是結構性通膨回升的開端。
國際貨幣基金 (IMF) 總裁喬治艾娃 (Kristalina Georgieva) 上週表示,歷經疫情期間各國央行齊心協力支撐全球經濟,並在後疫情時期聯手抗通膨後,當前政策方向已出現明顯分歧。
喬治艾娃說道:「現在的局勢,將不再是所有人走在相同路徑上,」「有些國家面對的是成長放緩,而另一些國家則因商品稀缺或價格上漲,將面臨新的通膨壓力。」
聯準會則可能成為這場全球政策分裂的核心焦點。一方面需因應國內可能升高的物價,一方面則得顧及全球金融穩定與美國的國際聲譽。在政策面與政治力之間取得平衡,將考驗聯準會的專業判斷,也攸關其作為全球金融定海神針的可信度。
在川普可能尋求重新掌握貨幣政策主導權之際,市場與其他國家央行也必須因應一個更加不確定的美國,而這場角力,將不只影響美國本土,更可能重塑全球資金流向與經濟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