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美企吐露心聲:關稅難敵中國製造力 轉移生產線成本過高

鉅亨網編譯莊閔棻
絕大多數美國中小企業仍深度依賴中國製造,轉移生產線非常困難。(圖:Shutterstock)
絕大多數美國中小企業仍深度依賴中國製造,轉移生產線非常困難。(圖:Shutterstock)

儘管美國努力要脫離對中國的依賴,但絕大多數美國中小企業根本無法在國內生產,使美國仍離不開中國工廠。隨著美國總統川普拋出新一輪高額關稅政策,外界普遍擔心該政策將衝擊中國出口與全球供應鏈,並波及企業,但美國知名科技媒體《WIRED》的調查顯示,絕大多數美國中小企業仍深度依賴中國製造,轉移生產線非常困難。

據報導,《WIRED》訪問了十多位美國企業老闆,包括夫妻店、電子設備商、床墊與時尚品牌創辦人。他們一致認為,中國仍是全球製造業標桿,無論關稅多高,轉移生產線都非常困難。包括技術、生產能力、小批量製造與客製化能力、原料、技術與人力瓶頸與生產線全球化等問題,都成為美國無法追上中國的原因。

首先,儘管成本固然是企業選擇中國的重要因素,但專家強調,低價不等於低品質。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早已超越低工資。康乃爾大學副教授弗里德曼(Eli Friedman)表示,隨著中國向價值鏈上游攀升,低工資在製造業競爭力中的比重逐漸下降。中國勞動者數十年深耕同一領域的文化特質,使其在某些領域技藝愈來精湛。

此外,中國也是全球工業機械生產的領導者,工廠能靈活調整設備滿足客戶多變需求,並快速應對小批量製造與客製化需求,成為許多美國企業望塵莫及的優勢。有藝術家就指出,在中國只需下訂三件產品即可生產,而其他地區最低訂購量往往需高達千件。

同時,還有不少美國企業老闆表示,一些特定產品「只能在中國找到」。例如,美國賓州紋身業者 Tattz Supplies 的老闆就透露說,某些紋身器材在美國根本無人製造,但中國卻能提供從設備到耗材的一條龍服務。新罕布夏大學副教授 Lin Zhang 指出,中國之所以製造力強,是因為龐大的產業集群與完善的上下游協作能力,像是浙江北崙區就有 3000 家模具廠,而江蘇高郵市則有 1300 多家路燈製造商,這些都非一朝一夕能複製的。

不只如此,美國企業在嘗試轉移生產線時,也難以突破原料、技術與人力瓶頸。例如, bogg 包創辦人就表示,儘管越南可代工生產部分產品,但核心技術仍掌握在中國工程師手中,即使回流美國,也恐受制於移民政策無法引進技術人員來搭建生產線。

產品供應鏈的全球化則又是另一個挑戰。以鋰電池為例,從原料開採、提煉到封裝都分別位於不同國家,因此想在美國統一生產,幾乎不可能。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 Hugh Grant-Chapman 就指出,「將此類供應鏈移回美國,代表美國工廠需在每個環節勝出,而不僅是終端產品,這有極高的挑戰性。」

在川普關稅政策頻繁變化之際,許多美國中小企業老闆如履薄冰,不但每日焦慮的查詢稅率,也不敢下訂新單或是補貨,甚至還有業者提前裁員以應對潛在經濟壓力。護膚品牌 Dieux 聯合創辦人就直言說,「企業希望保住客戶與員工,但高關稅迫使我們二選一,最終誰都輸。」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