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導體產業兩樣情!AI供應鏈商機夯車用晶片崩潰 輝達去年收入居半導體廠商榜首
最新數據顯示,全球半導體產業在去年迎來爆發性成長,總收入年增 21% 至 6559 億美元,輝達 (NVDA-US) 以 11.7% 市佔率首次問鼎全球半導體廠商榜首,終結三星與英特爾 (INTC-US) 長達數十年冠軍爭奪戰,這場產業洗牌不僅折射技術迭代的速度,更揭露 AI 正重塑全球科技業格局,但市場表現卻呈兩樣情。
Gartner 副總裁分析師 Gaurav Gupta 說:「輝達憑藉其獨立 GPU 在資料中心 AI 領域的統治級表現,實現市場份額的歷史性跨越。」
根據 Gartner 數據,輝達去年營收從 2023 年的 496 億美元飆升至 1156 億美元,增幅高達 125%,因 H100/H200 系列 GPU 持續供不應求,且今年將推出的 GB200/GB300 新一代產品,勢將引發新一輪算力競賽。
記憶體市場的強勁復甦則是半導體產業成長的另一引擎。三星憑藉 DRAM 和 NAND 快閃記憶體價格反彈,以 665 億美元營收重奪亞軍寶座,其記憶體業務年增 73.4%。SK 海力士與美光科技同樣受惠於儲存市場回暖,三家廠商合計佔據前十榜單半壁江山。
值得注意的是,記憶體產品銷售額年增 78.9%,其中 DRAM 更以 82.6% 的增幅成為成長最快的細分領域,推動整個儲存市場營收突破 1,651 億美元。
傳統晶片巨擘則面臨嚴峻挑戰。英特爾雖透過 AI PC 和 Core Ultra 晶片組實現 0.1% 的微幅增長,但受制於 x86 架構競爭加劇及 AI 產品線佈局落後,時隔十年再度跌出前三。
高通與聯發科則展現強大韌性,前者憑藉智慧手機市場復甦實現 13% 成長,後者 5G 滲透率突破 65% 的策略目標為其贏得 18% 的營收提升,博通則靠著 AI 晶片 30% 的營收佔比,在經歷年中波動後仍維持 8% 的穩健成長。
產業分化趨勢在區域市場同樣顯著。美洲地區以 44.8% 的成長率領先全球,中國市場貢獻 18.3% 的銷售額,但日本與歐洲市場分別出現 0.4% 與 8.1% 的萎縮。
值得關注的是,汽車與工業半導體類股遭遇逆風,汽車晶片需求較三年高峰下滑逾 20%,工業領域更出現兩位數衰退。
Omdia 首席分析師 Cliff Leimbach 說:「工業市場正經歷週期性調整,庫存消化與需求疲軟形成雙重壓力。」
在這場成長盛宴中,AI 晶片的溢出效應持續顯現。博通 30% 的 AI 相關收入佔比、輝達 GPU 在 HPC 領域的滲透率攀升,都預示著算力革命正在向邊緣端延伸。
根據 TrendForce 預測,隨著 Project DIGITS 等協作專案落地,邊緣 AI 將成為下一成長領域。同時,HBM 爆發性成長折射出技術迭代速度。專為 AI 設計的 HBM 價格漲幅遠超傳統 DRAM,推動 SK 海力士等廠商加速產能升級。
全球產能佈局也在發生深刻變革。到 2032 年,美國晶片製造能力料將達到三倍擴容,但美國半導體協會 (SIA) 示警,供應鏈區域化恐推高創新成本。SIA 總裁 John Neuffer 說:「半導體產業仍是現代科技基石,但地緣政治因素正在重塑產業生態。」
值得注意的是,無晶圓設計公司展現驚人活力,TrendForce 數據顯示,輝達市值相當於其他九家頭部 Fabless 企業總和。
從資料中心到邊緣設備,從自駕到生成式 AI,算力需求的指數級成長持續釋放市場潛力,但技術障礙的抬升正在加劇馬太效應,能否在 AI 晶片、先進封裝、異構運算等關鍵領域取得突破,將成為企業突圍的關鍵。
根據 Gartner 預測,今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可望衝擊 7050 億美元大關,顯示這場由創新與變革驅動的半導體產業長跑,才剛進入加速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