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台灣真心站在親美 美國給台灣親冷屁股

理財周刊

文.洪寶山

全球買定離手,川普 4 月 2 日開牌,通殺!夜盤台指期從 4 月 3 日凌晨 4 點 20 分的 21600 點起跌,五分鐘內暴跌 - 398 點,終場跌 - 437 點,收在 20859 點,富台指在 4 月 4 日跌 - 2.42%、7 日跌 - 5.03%,累積 - 7.32% 跌幅,如果以同樣跌幅來估算,4 月 7台指期日盤開盤先跌 - 1560 點,大約落在 19743 點。

高估台積電赴美投資對台灣降關稅的影響力

也就是說,一開盤就會遇到期指的盤中追繳,因為波動率太大,而且投資人有四個交易日可以轉帳補保證金,4 月 7 日一開盤面臨斷頭的籌碼就是不想撐下去,直接給券商執行市價斷頭,可預期 4 月 7 日早盤可能會出現快市,不理性的斷頭賣壓可能會見到比 19743 點更離譜的低價,結果當天直接跌停板鎖死,19167 點,果然不理性賣盤湧出,就連 4 月 4 日的行政院記者會也安撫國人:「一定要有心理準備,面對一場震撼」。

柯總召是這波喊得最準的男人,最低 10% 關稅率完全命中,不愧是有參加國安會議的男人,可惜,台灣不適用 10% 的最低關稅率。

從行政院長要國人安心睡覺的喊話來看,顯然是高估了台積電赴美投資 1650 億美元,對台灣降關稅的影響力,也是,換作是正常的民主自由國家來說,對於善意盟友釋出的高度誠意,應該是投桃報李,推心置腹,有難同當、有福共享。

先了解川普們的核心戰略

只不過,川普非常人,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就像是奪回巴拿馬運河、遙指格陵蘭,所有的一切戰略目標就是針對中國這個假想敵,而在川普們的內心深處,絕對不能讓俄羅斯站在中國這一方,兩個核武大國的長期同盟,勢必動搖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唯有深刻的了解川普們的核心戰略,才能知道台灣的處境與擬定對策。

 

川普的經濟學核心即「零和遊戲」思維,川普認為他國的成長即為美國的損失,就算是盟友也一樣,歐盟就是例子,2 月 14 日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美國副總統 J.D. 萬斯的演說被視為對歐洲的公開敵意,讓與會者震驚。川普說歐盟的成立是為了對抗美國,這話是真的,當初歐盟成立的初衷的確是為了對抗美國,只不過千禧年網路泡沫與北京奧運商機,歐美忙著賺中國人的錢擺脫網路泡沫的經濟衰退,歐美經濟利益一致,掩蓋了矛盾。

 

川普「無差別攻擊」的深層原因

 

隨著 2013 年中國供給側改革,經濟成長逐年放緩,easy money 的時代過去,漸漸回到國與國之間的競爭賽局,2018 年美國發現利用資本主義改變中國體制的目標落空後,川普發起美中貿易戰 1.0 版,提出「減稅」、「擴大基礎建設支出」、「去管制」、「貿易保護政策」等施政主張,到了 2025 年美中貿易戰 2.0 版,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升級。可以說無差別攻擊的深層原因,就是因為過去七年美國對中國祭出高關稅與科技制裁都沒有收到預期中的效果,中國的 GDP 依舊維持在 5%。

 

從川普最新的關稅制度,可以發現到台灣與東南亞是重災區,原因很簡單,都是對美國貿易順差前十五名的國家。在川普的經濟邏輯裡,對美貿易順差表示該國佔了美國的好處,范斯強調美國需要一個巨大的改變,不能再繼續走全球主義路線,並認為「外國不能再利用我們的事實」最終將讓所有美國人受益。所以哪個國家賺走了美國的錢,就要對它加關稅。

 

至於這個關稅率是怎麼算來的,網路據傳「把一個國家跟美國之間的貿易逆差除以該國出口到美國的金額,最後再砍半」,例如 2024 年台灣對美國出口 1163 億美元,從美國進口 424 億美元,貿易順差為 739 億美元,所以 [(739/1163)/2]×100=31.77%,台灣的 32% 關稅是這麼來的。

 

越南是東南亞關稅重災區 台商躺著中槍

 

日本、韓國與印度都是美國圍堵中國戰略中拉攏的夥伴,稅率都在 30% 以下,而先前因應美國「去中化」政策,全球電子產業鏈積極分散中國生產比重,朝東南亞等地發展,關稅率都在 30% 以上。

 

感覺上,在圍堵中國戰略效益不大的國家,關稅率就高於日、韓、印,例如泰國關稅率 36%,對美貿易順差 415 億美元,印尼 32%,對美貿易順差 168.31 億美元,柬埔寨 49%,對美貿易順差 123 億美元,中國則在原先 20% 的基礎上加徵 34%,疊加的概念,所以實際關稅率是 60.8%。東南亞國家唯二例外的,是位居地緣政治戰略要塞的麻六甲海峽的馬來西亞 (24%) 與新加坡 (10%)。

 

越南是東南亞關稅重災區,實際關稅率是 46%,但這也很大的一部分是因為台商從中國轉移產能到越南而造成的,所以對越南課高關稅,台商躺著中槍,例如仁寶在越南永福省設有兩座廠房,並計畫在太平省興建第三座廠房。緯創在越南河南省設有兩座工廠,主要生產筆記型電腦。英業達在河內設廠,並計畫進一步擴大投資。

 

和碩在海防市的新興工業區設廠,主要生產消費性電子產品。廣達電腦宣布進軍河南省設廠。光寶科技、科嘉、達方電子等,這些零組件廠商也在越南設有生產基地。智易、啟碁越南廠出貨比重高。智邦在越南和台灣產線加碼。

 

台灣科技業被美國全面圍堵

 

用減少貿易逆差的角度來解釋美國的動機,是很好的藉口,但其實就是要把 2018 年起從中國移出去的產能這個漏洞圍堵上,所以才會牽扯上墨西哥,當然非法移民是墨西哥的一大問題,明明中國才是美國的假想敵,但感覺上台灣的科技業被美國全面圍堵。

 

季辛吉說得中肯:「當美國的敵人危險,做美國的盟友致命。」賴總統與卓院長一直呼籲「台美共同打造非紅供應鏈」,但從川普的作為來看,美國傾向自己打造非紅供應鏈,甚至去台化,是否背後隱含著將來藉著台灣打削弱中國的代理人戰爭,卻又留下退路的烏克蘭翻版。

 

川普經濟 2.0 戰略目標 斬斷中俄兩個核武大國聯手

 

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倫表示:「如果其他國家想要在美國撐起的地緣政治和金融的大傘之下獲得利益,他們應該要做好分內的事情,平分責任。就是美國持續創造和平、繁榮,並保持貨幣供應者,讓其他國家不只是從中獲取利益,同時也負擔支出。」這段話就已經清楚的詮釋「使用者付費、和平有價」,如果台灣想要美軍出手,就要有付出比烏克蘭更大的代價才有「機會」請得動美軍。

 

台灣長期處在左右逢源的思維,容易誤判川普經濟 2.0 版,台灣想藉著台積電的矽盾獲得與美國更緊密的盟友關係的戰略思維,可能敵不過川普們心中認定不能讓中俄兩個核武大國聯手的戰略目標,所以美國用更直接的方式──搶走台積電,留下退路。

來源:《理財周刊》1285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理財周刊

相關行情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