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祭出四大穩定匯率機制 外幣流動性近7000億美元免驚

Tag
中央銀行今 (7) 日宣布已採行下列四大穩定匯率機制,有足夠能力因應外匯市場的波動,包括建立場內外監理機制、進場調節、備妥充沛的外幣流動性,以及提供國內金融市場新台幣及外幣資金流動性;央行外匯局長蔡炯民強調,除了我國外匯存底有高達 5780.22 億美元,外幣流動性也多達 6942 億美元。
央行說明,自去年 10 月以來美國經貿政策不確定性提高,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擴大,但此期間新台幣對美元匯率貶幅居中。
若時間拉長來看,自 2016 年迄今日,台股累計上漲 130.7%,在全球主要股市名列前茅,顯示我國經濟基本面表現良好,同期間 BIS 編製的新台幣一籃子貨幣指數 (NEER) 上漲 10.39%。
央行統計,2010 年迄今,新台幣一籃子貨幣指數上漲達 19.4%,顯示新台幣匯率反映經濟基本面升值。
蔡炯民強調,我國對外貿易長期呈現順差,國際收支健全,且外債極低,而 3 月底我國外匯存底有 5780.22 億美元,而截至去年底,外幣流動性更高達 6942 億美元,有足夠流動性支應市場波動。
目前央行採行下列四大穩定匯率機制,因此有足夠能力因應外匯市場的波動,(1) 建立場內外監理機制,利用大額結匯即時通報系統,確實掌握資金進出情形;(2) 如遇市場供需失衡致新台幣匯率過度波動,央行將進場調節,維持新台幣匯率動態穩定;(3) 備妥充沛的外幣流動性;(4) 提供國內金融市場新台幣及外幣資金流動性。
央行表示,自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2008 年至 2012 年全球金融危機、歐債危機,以及 2020 年 COVID-19 疫情等國際重大事件以來,均透過彈性有效的貨幣政策及外匯管理措施,穩定市場,讓台灣安然度過市場動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