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對潛在影響巨大 台灣與越南均選擇「零關稅」談判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全球課徵「對等關稅」,其中台灣被課徵 32% 的關稅。這個關稅幅度雖然不是最高的,但對台灣的衝擊可能非常嚴重。目前總統賴清德已宣布不會反制,並將以「零關稅」為談判基礎,並增加在美國的投資。
據《ZeroHedge》 分析認為,在巨額關稅壓力下,台灣及越南均選擇屈服,並提議「零關稅」談判,顯示川普的關稅策略可能只是談判籌碼,目的是最小化對美國的貿易壁壘。
對台灣的潛在影響
台灣的出口約占 GDP 的 65% 至 70%,其中對美出口占比達 23.5%,美國是台灣第二大外銷市場。根據彭博模型的推估,一旦被課徵 32% 的關稅,台灣對美出口將減少約 63%,導致 GDP 下滑 3.8%,將有近千億美元的貨品受到衝擊。部分台灣經濟學者甚至認為對美出口的萎縮將直接影響 GDP 至少 15%。
專家指出,這可能導致台灣在 2025 年出現經濟負成長,因原先主計單位預估的 GDP 增長率只有 3.14%,而 32% 的關稅勢將使台灣無法「保三」,甚至出現衰退。
就個別產業而言,台灣出口美國的主要產品包括資通與視聽產品、電子零組件、基本金屬及其製品等。前五大類貨品幾乎無一倖免,包括機械、電機與影音裝置及其零配件 (含積體電路、網通設備)、鋼鐵製品、車輛及其零附件、塑料及其製品。
其中,高科技產業受到最大的打擊,特別是占對美出口 61% 的資通訊 (ICT) 產業。筆電品牌及代工、網通、蘋果供應鏈等都將受到影響。
據報導,雖然目前半導體暫時豁免關稅,但由於多數晶片是間接輸入美國,先在海外生產、封裝、組裝為成品後再輸入,這些產品將面臨最高 49% 的關稅,勢將造成間接影響,且川普已預告很快就會對晶片課稅。美國更希望將半導體製造從台灣奪回。
另外,傳統產業如石化、紡織、製鞋、工具機、自行車暨汽車零組件、鋼鐵等也因這波加稅受到嚴重衝擊,甚至面臨生存困境。
農業方面,輸美主要品項如蝴蝶蘭、茶葉、毛豆、冷凍吳郭魚、冷凍鬼頭刀及鱸魚等,未來可能因關稅較競爭對手高而導致出口量減少,造成產銷失衡。
民進黨當局原先為了向川普示好,已主動表達將擴大對美國採購工農產品、默許台積電增加在美投資等,但美國並未因此降低對台灣的關稅。同時,台灣被排除在 CPTPP 和 RCEP 之外,加上兩岸關係交惡,使得台灣承受高關稅的能力減弱。
台灣目前的因應措施:
總統賴清德表示願意以「零關稅」作為與美國展開談判的基礎,並承諾移除貿易障礙,而非採取報復性措施。
賴清德表示,台灣公司將會增加在美國的投資。台積電已宣布額外在美投資 1000 億美元。未來,電子、資訊與通訊、石化和天然氣等其他產業也可能增加對美投資,以深化台美產業合作。
另外,行政部門正在考慮擴大採購美國的農產品、工業產品和能源。國防部也已提出武器採購計畫,並承諾將積極推動所有採購。台灣將積極解決多年來存在的非關稅貿易障礙,以使與美國的貿易談判更加順暢。
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 Kevin Hassett 表示,已有超過 50 個國家聯繫川普,希望開始談判,因為他們意識到自己承擔了大部分的關稅。不過,是否進行談判,將由川普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