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蘋果慘遭川普關稅「圍剿」多年避險布局恐歸零

鉅亨網新聞中心
蘋果生產地均納入川普關稅打擊範圍(圖:Shutterstock)
蘋果生產地均納入川普關稅打擊範圍(圖:Shutterstock)

美國總統川普關稅最沉重打擊的是美國高科技產業的驕傲——蘋果 (AAPL-US)。因蘋果每年生產 2.2 億支手機,但沒有一部是在美國組裝。蘋果做了將部分產能轉移出中國的多元化避險努力,川普現在將蘋果所有生產地都納入了高關稅打擊圈,對蘋果形成了「圍剿」。

據「胡錫進觀察」4 月 4 日發文,即使美國對中國公司先前的製裁,也很難做到如此嚴絲合縫。蘋果股票周四暴跌 9.2%,創 2020 年 3 月新冠初期以來最大單日跌幅,周五開盤後繼續跌,蘋果無疑是川普「對等關稅」受損最大公司之一。

蘋果全球最大代工廠是 2010 年建於鄭州的富士康,2010 年到 2016 年間,鄭州富士康累計生產超過 4.6 億支蘋果手機。此外,深圳零件廠和蘇州組裝廠共同組成了蘋果公司發展的 “鐵三角”,至今蘋果仍有 90% 的 iPhone 產能位於中國。

2017 年川普上台後,開始對多種中國進口產品徵收關稅,但蘋果獲得了多種產品的豁免。為降低單一市場風險,從 2018 年開始,蘋果啟動在印度建立 iPhone 組裝線,他們花了 5 年培訓工人,並建立生產新 iPhone 的生產線。蘋果的計畫是希望印度工廠能生產每年銷售的 2 億支 iPhone 的約 25%。2020 年初,由於新冠疫情導致中國工廠關閉,蘋果也將 AirPods、iPad 和 MacBook 的生產轉移到越南,2023 年,越南工廠佔該公司前 200 家供應商的約 10%。

蘋果不惜斥資大量金錢和時間將產業鏈從中國轉移到印度和越南,第一考量就是降低地緣政治及其他風險,降低生產成本只是對外說辭,因為工人的工資雖然低了,但是其他成本暴增。生產成本升了還是降了,只有蘋果自己知道。

但川普的對等關稅對印度加徵 26%,日本 24%,南韓 25%,台灣 32%,越南高達 46%,算上被徵收了 54% 的中國大陸,蘋果 98% 供應商都集中在這些國家。摩根士丹利分析師伍德林在接受 CNBC 採訪時表示:“當你看到對越南、印度和泰國等市場徵收的關稅時,你會發現蘋果無處可逃,因為蘋果已將供應鏈多元化到這些市場。”

蘋果目前面臨一個艱難選擇:是承擔額外關稅的費用還是轉嫁給客戶。目前在美國市場,最便宜的 iPhone16 標價為 799 美元,按照匯率和中國市場的 5999 元相當,但根據徵收關稅後的模型計算,其售價可能高達 1142 美元,成本增加 43%,鑑於代工國的利潤十分微薄,蘋果沒有進一步壓榨它們的空間,漲價成本的絕大頭自然都要承擔蘋果公司自己和消費者來承擔。

其實在這之前,蘋果已面臨需求停滯導致獲利下滑的困境,因關稅增加帶來的被迫提價則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的額外風險和壓力。股票分析師齊諾表示,蘋果將很難把超過 5% 至 10% 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按照慣例,蘋果通常不會在今年秋季 iPhone17 新機發布之外提升價格,根據計算蘋果可能會損失高達 400 億美元。

川普是想逼蘋果,讓它把工作帶回美國。他在「製造業回歸美國」的演講中特意提到了蘋果,並稱「他們將在美國建廠」。川普週三也再次表示,蘋果將在美國投資 5,000 億美元,其中包括從美國供應商購買零件和晶片的計畫。但蘋果承諾 5,000 億美元的在美投資,很大成分是哄川普。因為現實情況是,蘋果在美國實現大規模生產幾無可能。據計算,如果蘋果將 10% 的供應鏈從亞洲轉移到美國,需要 3 年時間和 300 億美元,而且這個過程會受到嚴重干擾。2011 年,已故蘋果創始人賈伯斯在被問及能否由美國製造 iPhone 時告訴前總統歐巴馬:“那些工作崗位不會再回來了。”

蘋果吃過美國本土工廠的虧。川普 2019 年參觀生產 Mac 電腦的德州工廠,該工廠曾因工人交接班提前離職,迫使該公司暫停裝配線。這家被川普稱為「美國企業典範」的工廠也經常因為供電不足而停工,他們還發現難以找到生產所需零件的供應商。

蘋果 CEO 庫克早在 2017 年就解釋了為什麼如此青睞中國:因為美國沒有足夠的熟練製造工人與中國競爭。而且中國配件齊全,一部蘋果產品 80% 的零件供應商都可以在以深圳、東莞為代表的珠三角地區找到。即使這樣,蘋果為規避地緣政治等各種風險,還是做了多元化佈局,現在川普正在做的是把蘋果公司這麼重要的美國公司所做的所有避險行動歸零。

但無論如何,今天的蘋果也回不到美國去了,如果它回去,將是一個發展乏力、失去各種競爭力的爛攤子,它將是另一個蘋果。

相關行情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