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中國製造2025已達標超86% 美國制裁並未奏效
據港媒《南華早報》報導,2015 年,中國推出了一項雄心勃勃的十年計畫,即「中國製造 2025」,旨在用十年時間實現製造業自主創新、實力增強。儘管在美中貿易戰後,中國已避免公開討論「中國製造 2025」計畫,但仍力圖實現目標。
在距離 2025 年僅剩約 8 個月之際,《南華早報》整理了官方及其他權威數據和資料,分析認為,中國製造 2025 涵蓋 10 個關鍵領域的超 200 個目標中,已經實現了超過 86%,其他一些目標可能在今年稍晚或明年完成。同時,一些目標,例如電動車 (EV) 和再生能源生產,已經遠遠超出預期。
報導稱,在資訊科技領域,儘管面臨美國及其盟友的打壓,中國 5G 技術仍在國內外廣泛應用,中國在積體電路、通訊設備、作業系統、工業軟體和智慧製造領域已實現大部分既定目標。雖然中國仍尚未實現最先進的 EUV 微影技術的產業化,但高階晶片製造已獲得長足發展。
自主測量和檢測設備的目標也尚未實現,報導認為,部分原因是美國在這一領域的制裁較少。最新產業數據顯示,中國市場使用的智慧電錶和線上成分分析設備大部分仍為國外品牌。
同時,中國目前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智慧工廠和自動化終端,採用國產晶片和作業系統的高階手機成為暢銷產品,中國造船廠的生產能力已超過美國 200 倍以上。
在電動車領域,中國生產的汽車受到全球消費者的追捧,推動中國去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甚至於,它們已成為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新一輪制裁和關稅的主要目標,理由是中國政府干預。
就連中國政府也沒有預料到電動車需求的快速成長。根據《中國製造 2025》目標,明年電動車年銷量應達到 300 萬輛,但中國汽車製造商去年的銷量接近 1,000 萬輛,光比亞迪汽車就超過 300 萬輛。
在航空航太領域,中國國產 C919 大飛機開始服役於部分繁忙航線,打破了波音和空中巴士的壟斷。此外,在機器人、農業設備、生物製藥、海洋工程等領域,中國設定的目標都已達成。
報導稱,《中國製造 2025》完成率最低的產業是新材料,目前僅 75%。
懸而未決的目標包括大尺寸深紫外線非線性晶體、低成本鈦合金粉末、某些特殊超導材料、可使鋰離子電池動力汽車續航里程增加一倍的石墨烯電極材料以及一些特殊材料的產業化。化學材料。
《南華早報》報導稱,現在,面對來自中國的高品質、低成本的高科技產品,特別是在光伏、大型風力渦輪機和電動汽車方面,西方正在考慮發動新一輪的貿易戰和制裁。
但報導認為,「他們究竟能取得多大的成功是值得懷疑的。縱觀西方迄今為止採取的限制性措施,事實證明,這些措施的有效性有限,有時甚至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