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能源車被逼入死角 政策補貼與否再成議題
在特斯拉 (TSLA-US) 連續降價之後,很快就在中國市場造成連漪,多家車廠被迫降價。這一突然的轉變,在當前新能源汽車競爭加劇之際,也為中國是否退出新能源車補貼,增添新的變數。
僅本周以來,已經傳出極氪、問界、小鵬的降價消息,主要原因在於,主力車型就在 20-30 萬元人民幣級別,直接與特斯拉的 Model 3、model Y 競爭。
相較於特斯拉的強勢,中國車廠在降價之際,並不敢得罪老車主,因此也推出了其他補貼舊車主的方案。
問界特別針對 13 日之前提車的老車主,推出總價值達到 3.3-3.5 萬元的感恩回饋活動,包括延長整車質保至 8 年 / 16 萬公里和贈送 12 萬 AITO 積分等。
小鵬也是如此,在 1 月 17 日官宣降價的同時,也對此前一年訂購 G3i、P5、P7 的首任車主給予 10 年或者 20 萬公里的整車質保以及 4 年的基礎保養的優惠。
目前的關鍵在於,這些車企實際上並未轉虧為盈,使他們在特斯拉殺價競爭之際,還得面對物價上漲持續,以及補貼政策準備退出,種種不利的局勢。
歷史顯示,2016 年 1 月,在補貼首次大減後的第一個月,新能源汽車的月度銷量從 8.4 萬輛下降至 2.2 萬輛,出現了斷崖式下跌。即使到了 2019 年,新能源汽車品牌依然承受不起補貼力度減小的影響,多個新能源汽車品牌甚至出現了融資困難的情況。
如今由於競爭局勢快速變化,中汽協的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表示,若第一季汽車銷量下滑比較嚴重,相關部門或將考慮政策的延續。
例如,2019 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大幅退坡,當年 7 月新能源市場步入下行趨勢,這也間接導致了原本在 2020 年就該結束的補貼政策延續了兩年時間。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建議,延續實施購置稅支持政策至 2023 年底,最好也要對 2.0 以上排量的車型開放—預計此項政策可以拉動燃油車增長 20% 左右,增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4500 億元以上。
- 漲 564
- 跌 267
- 平 76
20,915.04
+371.64++1.81%
- 漲 385
- 跌 291
- 平 82
223.55
+0.86++0.39%
- 漲 248
- 跌 116
- 平 30
1,135.59
+25.12++2.26%
- 漲 34
- 跌 9
- 平 5
2,015.45
+15.94++0.80%
- 漲 312
- 跌 157
- 平 46
13,684.61
+109.39++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