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高漲歐洲氨近4成產能蒸發 加劇氮肥供不應求情況
歐洲天然氣成本居高不下,導致歐洲氨供應商產能進一步萎縮,預計產量將持續下降,除了德國化工大廠吧巴斯夫 (BASF) 外,波蘭最大氨製造商或化肥業者紛紛加入減產、停產的行列,歐洲約有 38% 的氨產能消失或減少,恐導致氮肥供不應求更為嚴重。
波蘭最大化工廠 Grupa Azoty 宣布將減少氨的產量,下修規模創歷史新高,石油業者 PKN Orlen SA 旗下 Anwil 也表示將停止生產氨,研調 CRU Group 分析師 Chris Lawson 認為,這意味著歐洲關鍵氮肥原料氨總產能中已有 38% 已消失或下降,而這僅包含供應商對外宣布停產的部分,實際減產情況可能更嚴重。
俄烏戰爭引發能源危機已使天然氣成本較去年成長 5 倍以上,預計歐洲將出現更多的產量限制,歐洲氮肥業者亞拉國際,尿素、合成氨廠 Fertiglobe 與奧地利化工龍頭 Borealis 都曾示警歐洲的營運風險。若俄羅斯天然氣持續關閉,氨供應下滑只會加劇。
相比之下,其他地區化肥廠可望出現契機,美國肥料巨擘 Mosaic (MOS-US) 表示,儘管天然氣等原料價格已上漲,但化肥價格也高,將繼續生產以滿足全球需求,以滿足全球農民的需求。
國內化肥製造商為東鹼 (1708-TW)、台肥 (1722-TW)、興農 (1712-TW) 與中石化 (1314-TW),東鹼主要為鉀肥產品,包含氯化鉀與硫酸鉀,而台肥、興農皆有銷售鉀肥與氮肥,台肥另外有生產氮肥中的尿素產品,中石化則有銷售硫酸氨 (AS) ,為氮肥的一種,不過,除了東鹼以外,目前其他業者肥料銷售多以國內為主。
尿素與硫酸銨這類的氮肥,是農耕中的重要肥料,也是植物生長初期關鍵肥料;而氯化鉀為硫酸鉀產品原料,兩者都為鉀肥,但施用作物與土地有所不同,氯化鉀可提高棉花、苧麻產量,可用於還原性強的土地;硫酸鉀則適用於忌氯作物,應用於水田等缺硫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