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胡一帆專欄】中國數據安全成為監管重點

胡一帆

最近兩家中國領先的線上跨境券商受到監管關注。據中國媒體報導,監管部門對這兩家公司能否達到《個人資訊保護法》的嚴格要求存有疑慮,要求對其國內投資者跨境股票交易涉及的個人數據處理方式展開調查。

這些報導提醒大家,監管行動尚未結束,政策制定者越來越重視數據安全。隨著政策制定者愈發注重數據安全,科技公司盈利增長難免有所衝擊。然而,隨著大部分風險已計入價格中,機會也將會浮現。

中國採取行動加強網路安全

放眼全球,監管機構的焦點都在轉向網路安全,中國也不例外。《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和《網路安全法》是中國數據和網路安全的三部基礎法律。中國網路安全和資訊化委員會辦公室(網信辦)還制定了限制手機應用程式(app)收集個人數據範圍的規定。以上法律法規旨在確保關鍵資訊基礎設施(CII)供應鏈的安全、維護國家安全。例如,如果 CII 營運商購買的網路產品和服務可能影響國家安全,就需要根據上述法律實施網路安全審查。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營運商是指重要網路設施和資訊系統的營運者,涉及通信、電臺和電視、能源、金融、科技等行業。大型互聯網平臺,比如滴滴、阿里巴巴、騰訊等,也在 CII 營運商之列。網約車服務提供者滴滴是上述法規在 2020 年 6 月實施後首個被公開進行審查的公司。

因此,其他互聯網平臺(尤其是可能被視為 CII 營運商的平臺)很可能將網路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持續的審查以及為防範數據風險而進行的投資,對互聯網巨頭的直接財務影響應該有限。然而,在審查期間暫停新用戶註冊可能導致企業丟失市場份額,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營運商的營收增速可能因此而下降。

此外,我們認為新通過的《數據安全法》和《個人資訊保護法》可能對中國互聯網企業收集、處理和變現使用者數據的方式產生持久的影響。雖然實施細節尚不明朗,但提供定向廣告、產品交叉銷售、基於位置提供服務的公司可能受到負面影響。我們認為投資者尚未完全理清上述新法規的影響範圍,而目前還難以量化對企業的潛在財務影響。

對投資者的影響

總之,這些法律法規的推出表明對個人數據進行監管,已成為中國政策制定者的重中之重。最終將構建關於數據收集、使用以及分享的新監管框架,並營造出更注重保護消費者以及更加安全的網際空間。這些變化應該也會為投資者帶來投資國內網路安全領域的機遇。

中國科技行業領軍公司受到的影響將較為顯著。例如,《個人資訊保護法》似乎針對涉及海量私人資訊的互聯網、社交媒體、人工智慧巨頭。違反相關法規的公司可能被處以多達 5000 萬元人民幣,或是公司年營業額 5% 的罰款(兩者中更高者)。企業做出必要改變來遵守相關法規確是當務之急。

此外,從科技企業釋出的信息來看,國家網信辦的數據收集規定使得企業無法再排他性地佔有大量數據,可能對企業盈利增長造成 10-15% 的衝擊。儘管這是最壞情景,但這些隱憂在投資者心中揮之不去,令相關公司的全年表現承壓(此外還有稅率提高等其他措施的影響)。

然而,我們依然認為中國科技行業是全球最具活力的領域之一,中長期內有望繼續跑贏全球科技板塊。具體而言,我們預計未來幾年中國科技行業將實現 15-20% 的年增長率。儘管這較此前的 25-30% 年增速有所下滑,但擴張勢頭仍相當可觀。

專欄為作者個人立場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