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沖熱潮把台股炒出歷史天量 究竟是推動量能還是助長投機?
撰文 ‧ 今周刊編輯團隊
「老天!這家號子做了全國六%的業務!」5 月 4 日傍晚,台北證券圈都被這個數字嚇壞了,因為這一天,台股成交量 6723 億元,再創歷史新高;股市很熱,但位在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上的這家凱基證券分點更是熱中之熱,因為光是這個據點,當天成交金額就達到 405 億元,算起來,比富邦證券全台 47 個據點的交易總量還高。
為什麼單點會創下這麼驚人的交易量?因為有當沖超級大戶在這家據點下單。據了解,不少外資避險的當沖大單都下在這裡,也因此創下單點單日交易金額、交易額市占率的雙冠王紀錄。
年輕當沖客自律性高
一改過去主力紙醉金迷舊習
股市熱,當沖比率節節攀高的不只這個據點,位在台北市八德路上的「凱基松山」營業處,今年以來堪稱網路上各股市粉絲團、群組裡聲量最高的關鍵字。因為這裡出現了一位「凱基松山哥」,他在今年前四月的單點當沖下單量,很可能是全國第一名。
令人訝異的是,這位神祕的「凱基松山哥」不到 30 歲,性格沉穩,為人低調,與過去股市熱絡時市場主力四出,每天收盤後就相約過著紙醉金迷、酒酣耳熱的風格,大相逕庭;根據了解,今年以來,他平均每個月都有約 500 億元的成交量。
此外,元大土城永寧、富邦虎尾、富邦嘉義、富邦建國,今年以來都是當沖交易超級大點,每天一開盤,不只營業員接單到手軟,後台的資訊人員更是神經緊繃全程戒備,一秒都不敢放鬆,因為當沖交易比快、比速度,以秒計算的當下,不小心一個眨眼就是數億元的成交。
從去年 2 月起,當沖比率就從 27%不斷上升到近期超過 35%,持平來看,這波當沖比率節節攀高,有幾個相關的變數。
其一是當沖稅率減半,2017 年 4 月,立法院通過當沖證交稅減半 1 年;到 2018 年 4 月,又宣布繼續延長 3 年至今年年底,這個稅率減半制度到今年底到期後,是否繼續延長,是近期資本市場熱議的話題。
其二,當然是不斷攀高的大盤指數與交易量,尤其從去年 3 月至今,大盤指數成長 54%,交易量更是提升 1.3 倍,其中量能放大,更提供了當沖交易最需要的資金環境。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制度的改變,也可能刺激當沖比率提高,就是逐筆交易的實施;台股交易在去年三月從集合競價改為逐筆撮合,進入秒速配的時代,讓台股交易更具效率,也更適合追求高頻交易的當沖進行。
春藥還是推手?
「新常態」要用新思惟
從過去 4 年台股趨勢來看,當沖稅率調降後,因為交易成本大減,造成當沖比率上升的長期趨勢顯而易見,從原本 15%左右一下子躍升為 30%到 35%,成長約 1 倍。
到底當沖(證交稅率減半)是魔鬼般的春藥?還是促進股市熱絡的推手?
事實上 2018 年 2 月,第一次證交稅減半的稅率要延長實施 3 年時,證交所內部還有再做出一份報告,報告上明確寫明,稅率減半預期要達到的效益有五項,包括「維持我國股市交易熱能」、「政府證交稅收入增加」、「提升國際競爭力」、「促進證券相關行業發展」和「有利各類投資人投資策略操作」。
如果從結果顯示,不管是春藥還是有力的推手,以如今台股站上 1 萬 7 千點大關、4 月至今日平均交易量站上 4600 億元之上,幾乎穩定勝過香港股市的熱絡程度,這份漂亮的成績單,應該都有達到上述的 5 項預期目標,也就是說,降低證交稅率這一帖藥,是有效的。
既然如此,要不要、或該不該繼續服用這帖藥?「如今台灣在全球的戰略地位已經截然不同,台商的錢不斷回來,未來不排除這樣的量能將成為『新常態』,至少可以維持『比以前熱很多』的市場環境,我們應該用更進步、更勇敢的想法,去思考未來的股市政策。」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在多個場合不只一次提出這個看法。
當沖股可以警示
減半證交稅可專款專用
「目前針對交易異常的股票有『警示股』機制,一旦列為警示股,投資人必須預收股款、撮合時間也必須延長,如果當沖比率過高的個股,也可以類似『警示股』制度執行。」券商公會理事長賀鳴珩疾呼,稅率減半究竟是強心針,還是具保健功能的維他命,只是比喻上的差異,但眼前所有市場數據顯示,藥有效卻是具體的事實。正確的思惟應該是,如何在確保眼前的成績下,利用配套補齊不足,才是穩健的政策。
到底要不要延長當沖降稅?與其說這是一道是非題,不如說是一道申論題,從現在開始到今年 12 月 31 日政策落日之前,引發資本市場的熱議,除了讓正反兩方互相提出理由,過程中也讓全市場的投資人,一起上課,了解當沖交易的投機風險,每天在實戰與社論中爭辯,共同成長。
來源:《今周刊》 第 1273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今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