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售屋銷售方式惹爭議 政府打房議題再起
台灣今年歷經武漢肺炎疫情,加上國際疫情延燒,使得各國紛紛降息來救經濟,低利的環境反而讓近期的台灣房市熱絡起來。然而在房市逐漸復甦的情況下卻因為少數代銷業者的銷售策略引發熱議,桃園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李文科認為少數銷售個案並不代表整個房產業銷售的情況,呼籲政府不因此做為打房的理由。
台灣在年初肺炎疫情爆發後,房地交易量即刻凍結。三個月前國內疫情穩住後,交易量回到常態性的量體,業者為了反映造價及地價,適度微調售價,卻因為少數業者的行銷爭議,招致政府無情無理的打壓,李文科建議要針對個案處裡,而不是全面性的打房
李文科指出目前台灣股市常態性指數為約 1 萬多點,但近期升至 1.1 萬點、1.2 萬點、1.3 萬點,而每日交易量常態性為約 1 千多億元,但近期升至 1.5 千億元、2 千億元、2.5 千億元,股市的熱絡有誰提出「打股」的議題,
李文科也說建築業者一直是政府最大課稅的「加工機器」,可謂是標準的加工 業,提供人民住的需求,並創造城市風貌。房價的訂定基礎乃是土地成本 + 建造成本 + 管銷 費用 + 稅費 + 利潤的總和,且房價還要符合購買者的需求。若是有所利潤,因為開發時程又長又久,所以平均一年所得利益仍是微薄,此種心境非建設業者是無法理解。
李文科建議政府應是照顧各行各業的工作者與經營者,才是福國利民的政策:從事與建設業相關產業之上下 游勞工,可能高達 150 萬人,他是一個標準的內需產業,負有穩定國民生計的行業。另外建設業是個扮演上游的產業,因為生產鏈的關係,需要很多的下游相關產業,因此,建築業資金投入市場後,將帶動資金發生連帶滾動 4.2 倍之多,而造就台灣經濟的發展。
再者應是「藏富於民」的思維:一個愛國的人,願意與政府共同守護這個國家,一個愛家的人,願意與政府共同守護這塊土地,而將財富留置在台灣。
最後應是提供給人民有更多的理財工具:例如中央政府可以大舉發行債券,吸收民間游資,投資各地方政府的基礎建設,因為公設土地及工程費用只會越來越高,而貨幣則會越來越貶值。早日完成基礎設施,付出成本較低,讓人民有更好的生活環境,人民對政府的滿意度才會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