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工業技術與資訊〉攜手台廠打造5G小基站生態系

工業技術資訊月刊

5G 基地台,是讓 5G 生活成真的關鍵;電信設備市場在 5G 更開放和標準的架構推動下,逐一打破壁壘。為了協助臺灣搶進 5G 小基站市場,工研院聯合 18 家廠商,建構 5G 基地台生態系,成為臺灣資通訊產業在智慧手機等終端設備外,進一步跨足網路基礎建設的大好機會。

5G 商用腳步加速,2020 年成為市場公認的 5G 產品元年,臺灣也以資通訊優勢,搶進全球行動通訊系統的第一波商機。在經濟部技術處的支持下,工研院攜手 18 家臺灣業者打造「5G 基地台生態系」,共同開發 5G 小型基地台(Small Cell;簡稱小基站),今年已出貨測試,宣示臺廠已經切入過去難以打進的電信設備市場。

小基站之所以備受矚目,是因為它是在 5G 終端裝置外,另一個規模可觀的市場。以物理特性而言,頻率越高時,訊號就更易受到干擾或遮蔽,尤其是高頻的毫米波(mmWave),傳輸距離不如低頻頻段。比起 4G,5G 的使用頻段更高,因此若要提升 5G 高頻訊號的覆蓋率,勢必要部署更多的基地台。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副所長丁邦安指出,5G 時代兩個基地台的距離,是以前 4G 時代的三分之一至十分之一,未來小基地台布建的密度將大幅提升,保守預估,到了 2028 年,全球至少有 7、800 萬台小基站的規模,成為 5G 時代新的增量市場。

此次工研院攜手天線廠、射頻元件/模組廠、手機晶片廠、網通設備商、產品測試商、營運商等上下游廠商,包含聯發科、穩懋、廣達、研華、中華電、中磊等 18 家業者,打造臺灣 5G 小基站生態系,共同切入國際供應鏈。

打破國際設備大廠寡占局面

丁邦安認為,這個生態系的意義,不僅讓臺灣在第一時間就能搶攻 5G 商機,更使臺灣能提早布局未來網路設備的「白牌化」商機。相較競爭激烈的電信營運市場,網路設備市場一直呈現寡占局面,長年由 Ericsson、Nokia 等大廠把持產品定義與規格制訂,諸如基站的軟硬體規格與組網規格等,也都由這些國外大廠主導,臺灣廠商難以切入。

直到 5G 時代,多家重量級運營商開始正視「開放式虛擬無線接取網路」(Open Radio Access Network;ORAN)的新架構,透過雲端化、虛擬化等方式,讓電信基地台介面更加開放化和標準化,試圖打破多年來電信設備的封閉性與寡占化,以引進更多競爭。

另一方面,隨著 5G 布建成本增加,運營商為了節流,可望從過去直接向設備大廠採購全套軟硬體,轉為切割標單、分開採購,直接向品質佳的第三方設備供應商購買,網通設備「白牌化」商機應運而生。「就像過去的電腦產業,有了標準與開放架構,白牌商機迸現,大廠也能直接向臺灣代工廠下單,」丁邦安比喻。「我們串起 5G 基地台生態系,就是要在第一時間讓全世界知道臺灣有這能力,有機會成為更多大公司的合作夥伴,」丁邦安說。

小基站白牌化商機三挑戰

事實上,臺灣本就是小基站的生產大國。過去的 4G 時代,臺灣在全球小基站的市占率就已達到 3 到 4 成;未來 5G 時代,保守估計也能拿下 3 成以上的市占率。多年來臺廠磨練出的豐富代工經驗,和成熟的硬體生產專業,若能及時補足射頻元件/模組、基頻/通訊協定/系統軟體等關鍵技術,未來都有機會以高性價比的優勢,獲得國際運營商的青睞。

雖然小基站白牌化商機可期,但丁邦安也提醒未來的三大挑戰。首先是生態鏈考驗,基地台產業門檻高、風險大,品質一有閃失,賺的恐怕還不夠賠,相對利潤便不夠充裕,廠商須有心裡準備。第二是開放架構的商業價值與實踐還不夠全面,大家著眼於 5G 未來商機,但實際應用還未成真。第三是維護問題,未來不會只有 5G 網路,還有 4G 網路需要繼續維護,考驗白牌化供應商的能力。

「過去臺灣發展電信網路基礎建設的設備一直沒有成功,直到 5G 來臨帶來白牌化的契機下,基地台產業終於迎來機會之窗,這不是一蹴可幾,而是一代一代接棒下來,努力了 20 年才有的成果,」丁邦安說,對臺灣來說,小基站不僅是切入網路電信設備的新破口,也是未來在 5G 時代中,臺灣網通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

轉載自《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第 338 期 2020 年 3 月號,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