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豐田的「TOYOTA inside」戰略
《日本經濟新聞》電子版週一 (23 日) 報導。日本豐田汽車 (7203-JP) 將燃料電池車 (FCV) 的核心零件賣給中國廠商,這對向來堅持整車銷售的豐田而言是相當罕見的作法,也令人聯想到美國英特爾 (INTC-US) 的「Intel inside」銷售策略。
過去在 1990 年代時,英特爾針對電腦主機板規格進行標準化,在供應給台灣廠商後,促成了電腦普及與自家的 CPU 被普遍採用。在那之後,同樣的商業模式也出現在智慧型手機上頭,而豐田在 FCV 組件的銷售策略也有雷同之處。
豐田在 2014 年推出了全球首台量販型 FCV 車款「MIRAI」,然而在日本市場的表現不如預期。而在另一方面,由於中國政府在新能源車政策上將 FCV 定位為電動車 (EV) 的後繼車種,希望在巴士方面可以普及。而這也是促成兩者合作的重要因素。
中國江蘇省常熟市,在 2020 年 1 月將有 20 輛的 FCV 巴士上路營運,這些巴士將行駛於該市的主要路線,並且還會經過成熟市政府前,就如同是 FCV 的展示櫥窗。
常熟市的 FCV 巴士由中國廠商生產製造,車輛上頭則是使用豐田汽車提供給中國系統整合商 (SI) 的燃料電池堆 (Fuel Cell stack) 等核心零件。
中國的新能源車在全球市占超過半數,當地多數的新能源車新興企業,也都習於透過委外方式來進行車輛生產。這樣的作法類似電腦及智慧型手機等電子產品,品牌本身與製造生產是完全分離的。另外在共享經濟的抬頭下,在汽車使用的觀念上也從「持有」逐漸轉換為「使用」。
豐田在日新月異的中國市場,也可說是從過去整車銷售為優先考量的商業模式,向外誇出了第一步。
隨著美中貿易戰的長期發展,這兩個國家為了爭奪科技霸主地位而進行著激烈廝殺。日本企業該向誰靠攏,也都考驗著經營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