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導入藍氨 創國內半導體業首例

Tag
台積電 (2330-TW)(TSM-US) 持續精進永續製造,宣布首次聯合氨水供應商啟動「藍氨導入專案」,透過四大策略成功促使氨水供應商上游的液氨供應商,採用在生產過程中加入碳捕捉與封存 (CCS) 技術的藍氨,相較於傳統的灰氨可降低碳足跡 60%-70%。
台積電致力推動綠色低碳供應鏈,除持續與供應商合作開發電子級回收原物料如環戊酮 (Cyclopentanone)、四甲基氫氧化銨 (TMAH) 及異丙醇 (IPA) 外,為擴大減碳範疇與影響力,此次也將佈局延伸至藍氨。
藍氨產製的氨水已於今年第 4 季正式導入晶圓十四 A 廠,成為國內首家使用藍氨的半導體企業,預估單季可減碳約 250 公噸,並計畫至 2030 年全面導入台灣廠區後,年減碳量可達 7 萬公噸,深化綠色營運。
氨水是半導體製程中的關鍵化學品,能有效維持晶片表面純淨並提升性能。然而,其碳足跡中約 80% 來自氨水供應商上游液氨的生產過程,成為供應鏈減碳的主要挑戰。為實現淨零排放目標,台積電主導推動此專案,整合多家氨水供應商的藍氨需求,並採取「效益研析、碳足跡驗證、價格協商、採購規範化」四大策略,確保藍氨供應穩定性,進一步促進供應鏈低碳轉型。
供應鏈碳排放管理是台積電實踐淨零目標的重要一環,未來除逐步提升藍氨使用比例外,亦將深入評估雙氧水、硫酸等關鍵化學品,積極探索低碳原物料替代方案,透過創新技術與跨界合作,帶動低碳材料的產業化進程,建構具韌性的永續原物料價值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