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晶片資金洗牌!近9成外資灌向美國、產能將飆3倍 台積電成最大推手

鉅亨網新聞中心
晶片資金洗牌!近9成外資灌向美國、產能狂飆3倍 台積電成最大推手。(圖:shutterstock)
晶片資金洗牌!近9成外資灌向美國、產能狂飆3倍 台積電成最大推手。(圖:shutterstock)

麥肯錫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在美國川普政府上台之後,2025 年半導體業的外國直接投資(FDI)有近 90% 流向了美國,且多由台灣、韓國企業推動,這波熱潮正使美國有望與台灣並列為全球半導體製造的兩大重鎮。報告預測,到 2030 年代初,美國可望成為全球第二大尖端晶片生產國,擁有全球超過兩成的產能。


這波美國半導體投資潮中,以台積電的投資規模最大,並以美國建立完整的先進製程供應鏈為目標。目前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已量產 4nm 技術,並計畫擴展至 A16 過程。

與此同時,韓國三星電子也在美國德州泰勒市擴大先進製程產能,克服初期延遲後,正朝向在美國量產 2nm 流程的目標邁進,並且成功爭取到特斯拉的 AI 晶片代工大單。

根據 WSTS 的統計,截至 2025 年 7 月,全球私部門已宣布超過 5,000 億美元的投資,專門用於振興美國晶片生態系統。預計到 2032 年,美國的晶片製造產能將增加 3 倍。

這些大規模投資預計將創造和支持超過 50 萬個美國就業機會,涵蓋工廠崗位、建築崗位及其他經濟領域的職缺。麥肯錫強調,美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速度已遠超其他地區。

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是促成這波轉向的關鍵因素。由於先進製程晶片對未來全球經濟至關重要,潛在應用遍及生成式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及國防等領域,訓練一個大型語言模型可能就需要數十萬個此類晶片。

然而,尖端晶片的生產在 2022 年高度集中於台灣(約佔 65%)和韓國(約佔 25%),這種地理集中性引發了全球供應鏈的重大脆弱性擔憂,並促使各國尋求製造多元化,以降低對單一地區的依賴。

自 2022 年以來,半導體領域的外國直接投資宣布金額已達到每年 1,150 億美元,比 2015 年至 2019 年間增加了 5 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半資金用於建造全新的前沿半導體製造設施,這在過去的外資週期中是極為罕見的現象。

如果所有宣布的 FDI 項目都能順利實現,歐洲、日本和美國在全球頂尖半導體產能的總市占,有望從 2022 年的約 10% 增加到 2030 年的三成以上,其中超過一半的成長將由外國直接投資項目所推動。

報告預測,到 2030 年代初,美國可望成為全球第二大尖端晶片生產國,擁有全球超過兩成的產能,這主要歸功於台積電和三星兩大領先企業的在美投資。

這些新增產能有望顯著減少美國對國外前沿晶片的依賴。不過,麥肯錫也提醒,如果半導體價值鏈的其他環節,例如製造設備、原料化學品、以及海外的組裝、封裝和測試能力等,並沒有同步轉變,美國的海外依賴仍可能持續存在。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