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從外交燒到娛樂!日本藝人中國演出接連喊停 文化產業人心惶惶

鉅亨網編譯段智恆
從外交燒到娛樂!日本藝人中國演出接連喊停 文化產業人心惶惶(圖:REUTERS/TPG)
從外交燒到娛樂!日本藝人中國演出接連喊停 文化產業人心惶惶(圖:REUTERS/TPG)

中日關係緊張升溫之際,日本藝人在中國的演唱會近來接連遭到臨時取消,引發演出產業不安。根據《CNBC》周五 (21 日) 報導,中國對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先前關於「若台灣遭受北京威脅,東京將提供支持」的言論表達強烈不滿,近期不僅在外交、旅遊提醒上升級,也出現一連串文化與娛樂領域的突襲式措施。

日本藝人演出突遭喊停 取消前無預警

報導指出,周四距離日本爵士五重奏 The Blend 在北京登台僅剩數小時前,一名便衣男子走進黃昏黎明俱樂部 (DDC) 現場於試音期間察看。隨後,場地方老闆走向經紀人 Christian Petersen-Clausen,直接告知:「警方說今晚取消,沒有討論空間。」Petersen-Clausen 過去一年曾在中國籌辦超過 70 場音樂表演。

他表示:「現在所有與日本相關的活動都被取消。」他強調,讓 The Blend 獲得中國審查單位批准耗時長達六個月,卻仍無法避免最後一刻的被叫停。

DDC 當天下午隨即公告,因「不可抗力」取消演出,已啟動自動退票。另一場日本歌手 Kokia 的北京演唱會也在前一天臨時取消,場地方對外稱是「技術問題」。但粉絲在社群平台描述,他們在場外苦等超過一小時,直到活動原訂開始時間後仍未收到進場訊息。

本周中國其他城市也陸續傳出日本藝人演唱會取消或延期。

外界普遍認為,這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 11 月 7 日的發言有關。她當時表示,日本若面臨北京軍事威脅台灣的情況,「不能袖手旁觀」。北京聲稱台灣是其領土的一部分,台灣則主張,未來前途必須由台灣人民自行決定。

外交摩擦擴大:旅遊警告、商業風險與消費疑慮

《CNBC》引述分析指出,北京對日本的反制步調與強度都異常迅速。The Asia Group 合夥人 George Chen 認為,最大風險將落在日本品牌可能遭遇的「全面抵制」風潮,但目前中國消費者並未出現大規模拒買跡象。

兩個中國部會上週開始警告民眾,前往日本旅遊或留學需格外謹慎,並揚言如日本在「錯誤道路」上持續走下去,中方將採取反制措施。中國商務部周四也發表類似談話。

野村的測算指出,中日緊張若持續,有可能使日本國內生產毛額 (GDP) 蒸發約 0.29%,尤其中國旅客今年仍是日本最大旅遊客源。

不過,中國相關部會並未公開發布「禁止日本演唱會」的官方命令,《CNBC》也無法向文化部取得回應。此外,外界傳出北京可能禁止所有日本水產品進口,但中國商務部並未證實。外交部僅回應:「在當前情況下,即便日本水產品進得來,中國市場也沒有空間。」

報導指出,這些發展凸顯中國政策風格「自上而下、具突發性」,常使在地與外國企業難以提前規劃。Petersen-Clausen 指出:「沒有人公開宣布政策,你完全無法預測。」他表示,本周稍早他仍成功舉辦一場日本音樂人在上海的演出,但周六的演出能否進行「沒有人敢保證」。

他透露,周四晚間的演出原本計畫容納約 200 名觀眾,並有約 20 名中國工作人員參與。門票價格介於 40 至 70 美元。

文化領域全面受影響 倡議者憂「不確定性」擴散

不僅音樂產業,電影也受到波及。中國官媒《新華社》周三報導,日本動畫《蠟筆小新》與《工作細胞》等電影的中國院線上映被延後,理由是「基於觀眾興趣下降的審慎考量」。

Teneo 的分析指出,北京的這些舉措可能產生反效果,強化日本社會對中國的負面觀感,情況類似過去其他地緣政治爭端引發的後續風波。

音樂代理人 Petersen-Clausen 也說,近期的不確定性正對產業造成實質傷害:「有外國音樂家拒絕我們的邀請,因為他們不知道演出是否會真正成行。」他表示:「關於中國有時候不穩定的風聲已經傳開,這對我們推動民間交流是很大的阻礙。」

泰勒絲 (Taylor Swift) 的全球巡迴演唱會雖未將中國列入站點,但瑪麗亞凱莉 (Mariah Carey) 與黑眼豆豆 (The Black Eyed Peas) 今年都有在中國演出。儘管中國政策制定者盼透過部分現場活動帶動消費與經濟活力,但當國家層級的政治議題優先級提高時,文化產業往往首當其衝。

曾任美國商會中國分會主席的律師 James Zimmerman 指出,音樂、體育、藝術往往是政府「重新啟動或重新接觸」國際社會的工具,但當前情勢卻凸顯外交溝通的缺席。「這類爭端會侵蝕互信,而互信一旦流失,就很難重新建立。」他說,全球多個雙邊關係都正面臨類似挑戰。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