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60/40」時代?研究人員:應將黃金列入核心配置

Tag
根據 WisdomTree 最新分析,隨著總經環境的轉變,投資者正開始將黃金視為結構性彈性的核心配置。
過去數十年,「60/40」投資組合 (60% 股票、40% 債券) 是審慎與分散投資的代名詞。然而,讓這一公式奏效的總經體制——低通膨、穩定增長和負相關的股債關係,卻似乎已發生轉變。研究人員指出,在 2022 年之後,投資者開始質疑債券能否有效對沖股票風險。
在這種新的總經幾何結構中,投資者正重新審視債券 (即「40」) 應當包含的內容。黃金已被視為「對財政慷慨和地緣政治的具吸引力對沖工具」,並且不再僅是價值儲存,而是對「紙面承諾限制」的一種聲明。黃金配置的目的,已從恐懼轉向功能性。
分析師強調,投資者購買黃金,是因為它是唯一一種不屬於任何政府或中央銀行負債的流動資產。有策略師甚至建議,黃金應被視為核心的實體資產類別,並從債券類別中重新分配 20%,形成新的「60/20/20」心態 (股票、固定收益和實體資產)。
這種演變在歐洲已經先行一步。WisdomTree 對歐洲和英國投資者的調查顯示,黃金被評為首選的避險資產。
更具說服力的是,歐洲投資組合中黃金的平均配置比例現已達到 5.7%,與已開發市場主權債務的持倉量持平,這表明黃金不再被視為邊緣的多元化工具,而是主流的固定組成部分。
投資者選擇獲取黃金的方式也揭示了這種轉變:近 40% 的受訪者偏愛交易所交易產品 (ETP),遠超實物金條或期貨。邏輯在於實體產品提供了現代投資組合所需的透明度、低成本和可擴展性。
分析稱,歐洲向實體資產的重新配置,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全球資金流動,並可能導致美國和歐洲投資組合設計漸進式融合,使硬資產被認可為現代分散投資的基礎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