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分歧 團隊遭裁 圖靈獎得主、Meta首席AI科學家楊立昆掛冠而去

Meta (META-US)首席 AI 科學家、同時被視為現代人工智慧奠基者之一的楊立昆 (Yann LeCun) 宣布將離開公司,創立專注於「世界模型」(world models)技術的新創企業,其技術旨在讓 AI 能理解網路資料以外的物理世界結構、具備持續記憶、推理能力與複雜行動規劃。
楊立昆在周三 (19 日) 發布於 LinkedIn 的貼文中表示,他將延續過去多年在 Meta FAIR、紐約大學與其他研究團隊推進的「先進機器智慧計畫」(AMI),並強調目標是引領 AI 的下一場革命。他同時指出,新創公司將與 Meta 建立合作關係。
此人事變動發生在 Meta AI 部門經歷重大動盪之際。公司今年大幅調整 AI 研發架構,旗下開源大型語言模型 Llama 第四版推出後未獲開發者預期回響,促使執行長祖克柏加速投入巨額資金挖角 AI 領域人才,包括今年 6 月斥資 145 億美元投資 Scale AI,希望吸引該公司 28 歲執行長 Alexandr Wang 加入,後者如今擔任 Meta 新任首席 AI 長。
現年 65 歲的楊立昆自 2013 年加入 Facebook,領導 FAIR 研究部門並兼任紐約大學教授。他在貼文中形容 FAIR 的創立是其「最自豪的非技術性成就」,並向祖克柏、Bosworth、Cox 及 Schroepfer 致謝,強調這些支持讓 Meta 成為其新公司合作夥伴。當年 Facebook 與 Google 正積極招募頂尖學者,以推動能支援核心產品的尖端研究。
楊立昆與 Yoshua Bengio、Geoffrey Hinton 等研究者因推動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的突破性發展聞名,該領域強調訓練巨型神經網路以從海量數據中辨識模式,三人於 2019 年共同獲得有「電腦界諾貝爾獎」之稱的圖靈獎。然而近年來,楊立昆的 AI 發展方向已逐漸與 Meta 及矽谷主流路線分歧。儘管科技公司持續在基礎模型、尤其大型語言模型(LLM)投入鉅資,楊立昆等深度學習學者認為,現行 AI 對世界的理解仍極為有限,若要達到甚至超越人類能力,即所謂「通用人工智慧」(AGI),需要全新的運算架構。
楊立昆表示,AMI 的應用範圍廣泛,其中部分與 Meta 的商業利益重疊,但更多領域則不然,而將 AMI 放在獨立企業中推進,有助於最大化其影響力。同時,祖克柏近期為重塑 Meta AI 團隊,也引入多位重量級人物,包括前 GitHub 執行長 Nat Friedman(領導產品團隊)以及 ChatGPT 共同創作者趙盛佳(任首席科學家)。
據知情人士透露,Meta 在 10 月裁撤 Superintelligence Labs 部門 600 名員工,其中包含部分由楊立昆打造的 FAIR 成員,加上多年來 FAIR 的預算與規模調整,以及 Meta AI 的新領導階層,都影響了他決定離開的原因。
消息人士也指出,楊立昆與 Wang 及負責 Llama 系列開發的 TBD Labs 團隊互動極少,後者的運作與 楊立昆原先的 FAIR 文化差異明顯。儘管 楊立昆一向支持開源,Wang 及其團隊在激烈競爭下更傾向採取封閉策略,以對抗 OpenAI 與 Google 等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