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車廠鬆口氣!荷蘭撤回安世接管命令 晶片出口露出復甦曙光

綜合外媒報導,荷蘭政府周三 (19 日) 宣布,已停止依《關鍵物資可用法》(Goods Availability Act)對中國企業聞泰科技 (600745-CN) 旗下的安世半導體 (Nexperia) 所施行的接管措施,結束近兩個月來與北京的激烈對峙。此舉被荷蘭政府視為「善意姿態」,亦為安世在中國工廠的晶片出口恢復鋪路,讓先前高度警戒的全球汽車製造商鬆一口氣。
荷蘭經濟事務部長卡雷曼斯 (Vincent Karremans) 表示,近期與中國方面的建設性對話,使政府判斷此刻是撤回命令的「適當時機」。他並在給國會的信函中指出,北京如今「似乎已允許」歐洲及其他國家出口安世晶片,稱此為重要進展。
中荷對峙降溫 安世晶片出貨傳恢復
安世半導體位於荷蘭奈梅亨市 (Nijmegen),是歐洲最後仍具規模量產「成熟製程」晶片的製造商,產品廣泛用於汽車、消費電子與工業設備。荷蘭政府在 9 月底突然動用冷戰時期法律,取得公司重大決策否決權,理由是擔心技術在緊急狀況下「在緊急狀況下恐無法取得」。外媒指出,當時美方也曾提出安全疑慮。
北京隨後以出口限制回應,阻礙安世中國工廠對外出貨,使供應鏈迅速緊繃。由於該廣東廠區負責組裝約占公司危機前總量一半的成品晶片,多家國際車廠因而警告零件短缺風險升高。這場爭端甚至迫使部分汽車品牌提前尋找替代供應,供應鏈受到實質壓力。
有報導指出,本月稍早中荷雙方在歐盟與德國的協助下達成突破,中國同意放寬相關出口限制,使安世晶片出貨「重新流動」。卡雷曼斯表示,目前對供應恢復抱持「審慎樂觀」。
荷蘭政府表示,撤回命令後,安世仍需向政府申報產能、資產或智慧財產權轉移等事項,但監管權限已暫停。若未來供應再度受威脅,荷方仍可重新啟動干預機制。
多方斡旋促成解凍 公司治理問題仍存變數
這場跨國爭端歷經數週談判才降溫。荷蘭經濟部本周亦派遣代表團赴北京,尋求「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根據報導,中國、荷蘭、美國與德國官員均在過程中參與協商。
除了供應問題,安世的治理狀況也受到關注。其中國母公司聞泰科技創辦人張學政曾於 10 月 7 日遭阿姆斯特丹法院停職,因公司管理層提出異議。
聞泰科技過去曾要求恢復張的職務,並牽動公司內部關於資金與控制權的爭執。目前法院裁定仍有效,荷蘭政府人士表示,這也是荷方願意撤回干預命令的因素之一。
據悉,荷蘭政府表示後續仍會與中國方面保持密切對話,以確保供應穩定。安世與聞泰科技目前尚未回應媒體詢問。
在消息傳出後,歐洲汽車股表現不一。義大利掛牌的 Stellantis(STLA-US)小幅上漲;德國的福斯汽車、賓士與寶馬 (BMW) 則在周三早盤略為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