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養不起!陸新能源車掀非一線直營關店潮 專家:效率比「體驗」重要 一線城市才值得投入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養不起!陸新能源車掀非一線直營關店潮 專家:效率比「體驗」重要 一線城市才值得投入(圖:Shutterstock)
養不起!陸新能源車掀非一線直營關店潮 專家:效率比「體驗」重要 一線城市才值得投入(圖:Shutterstock)

中國新能源汽車直營店正在非一線城市省會裡加速消失,過去四季以來,騰勢、鴻蒙智行、極氪等多品牌被曝大面積調整管道,河北、河南、廣東等地的騰勢直營門市陸續關門或轉讓經銷商,鴻蒙智行在廣東、四川等地也縮減直營規模,僅留一線城市直營門市,極氪浙江直營店店長也透露,轉型已向三、四線城市蔓延。

根據傑蘭路數據,今年前三季商圈門市全面收縮,騰勢、領克、小鵬等品牌第三季較第一季減少 30 餘家門市,比亞迪海洋網、王朝網單季收縮超 60 家,直營體系收緊已成產業默契。

專家指出,這場調整背後,是直營模式難以承受的成本與效率之困。一家 200 平方公尺的直營展示廳每月營運成本平均約 40 萬元 (人民幣,下同),300 家店年耗超 12​​億,但許多門市月銷僅兩位數,「賠本賺吆喝」難以為繼。

更致命的是價格戰衝擊,9 月新能源車成交均價跌破 16 萬元,產業利潤率跌至 4.4%,經銷商透過壓價、返現搶佔客戶,直營店陷入「看車在直營,成交在經銷」的尷尬,客戶流失加劇虧損。

一名小鵬直營銷售坦言,消費者因經銷商便宜幾千元或返現 5000 元放棄直營,品牌為降本推動員工轉經銷商,部分選擇拿「n+1」離職,服務也因人員流動、流程混亂失序,消費者吐槽「下單後被拉 6 人群,無人跟進」。

但核心城市直營店仍被保留。騰勢、鴻蒙智行等確定在一線城市保留直營,特斯拉更堅持一線直營售後,原因有三。一是直營是品牌與用戶直接對話的窗口,能快速收集需求反哺產品;二是一線人流高、保有量大,門市易盈虧平衡,維持品牌曝光,三是售後獲利優勢顯著。

以特斯拉為例,一二線直營鈑噴中心因事故車多、保費優勢,服務收入毛利潤率從 2021 年的 - 2.7% 升至 2024 年的 5.8%,且新能源車維修高度客製化,直營「只換不修」模式溢價達第三方 2-3 倍。

從「純直營」到「混合模式」再到部分回歸經銷,新能源品牌的通路變革,本質上是市場成熟後對效率與成本的重新權衡。

當直營體驗優勢被價格戰消解、營運成本高企,收縮非營利組織、聚焦核心城市,便成為產業長期選擇。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