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財報即將出爐!能否像2023再掀科技股熱潮?

兩年半前,輝達 (NVDA-US) 的財報引爆了人工智慧(AI)熱潮,推動科技股全面上漲;如今,隨著最新財報即將在週三(19 日)美股收盤後公布,市場高度關注其是否能再次帶來深遠影響。
根據《巴隆周刊》報導,2023 年春季,在 OpenAI 推出 ChatGPT 數月後,輝達的財報不僅開啟了晶片市場新紀元,也讓投資者認識到 AI 技術的潛在影響。
輝達當季營收指引幾乎是華爾街預期的兩倍,顯示 AI 競賽的起步槍已正式打響。
在接下來的兩年半中,這場 AI 熱潮為輝達市值帶來超過 3.5 兆美元的增長,同時推動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逾 88%,並在 2023 年 10 月底創下歷史新高。
隨著輝達的新財報即將發布,市場正在密切關注輝達能否再次引領科技股波動。
與此同時,投資者目前對 AI 相關投資的疑慮已經達到 2023 年輝達財報以來的高點。
部分投資者擔心,科技公司為搶佔 AI 市場投入數千億美元是否能帶來回報,以及這些投入何時才能真正轉化為盈利。
股票市場已出現明顯反應。自 Meta(META-US) 於 10 月 28 日公布三季度財報以來,該股股價已經下跌近 20%。宣布將大幅增加 AI 投資,承諾未來一年顯著提高相關支出。
此外,在 Meta 公佈財報後,「美股七巨頭」科技股指數也下跌約 5.8%,輝達股價更跌超 8.1%,標普 500 指數亦正面臨 2008 年以來最差的 11 月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與依賴 AI 數據中心租賃業務的甲骨文 (ORCL-US) 和 CoreWeave(CRWV-US) 不同,輝達的盈利模式穩健、幾乎無爭議,今年淨利有望突破 700 億美元,並擁有雙 A 信用評級。
《巴隆》指出,這顯示輝達對 AI 需求的觀察極具參考價值,公司在 AI 領域已處於領先地位,能深入掌握客戶需求與動態。
美國銀行分析師 Vivek Arya 表示,輝達正面臨一項巨大的挑戰:既要滿足市場對盈利的高預期,又要化解外界對 AI 資本支出的質疑,而這種壓力可能只有在整體市場波動趨於穩定後才能緩解。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曾暗示,到明年年底,公司可能售出價值約 5000 億美元的 Blackwell 晶片及即將推出的 Rubin 晶片。
雖然供應限制可能影響銷售,但這顯示黃仁勳對需求充滿信心。他在華盛頓特區的一場科技活動中表示:「我們可能是歷史上首家對累計價值達半兆美元的 Blackwell 晶片與 Rubin 晶片早期出貨量具有明確預判的科技公司。」
不過,《巴隆》認為,要提振股價並重建市場對 AI 投資的信心,輝達仍需提供更樂觀的財報展望。
目前,投資者仍持續關注白宮是否批准其向中國銷售下一代晶片,以及部分大型客戶是否縮減數據中心擴容計畫或轉向購買超微半導體 (AMD-US) 等競爭對手的低價方案。這些都可能影響輝達產品的需求增長。
基於此,期權交易員預計輝達財報發布後,其股價可能出現約 6.2% 的波動,是為一年多來最大預期幅度。
不過,Wedbush 分析師 Dan Ives 認為,輝達的財報展望可緩解市場緊張,並可能成為科技股年底前上漲的催化劑,緩解「AI 泡沫論」的聲音。
然而,Deepwater 資產管理公司合夥人芒斯特提醒,投資者對財報的反應仍難以預測,若業績過強,可能加劇對過度支出的擔憂;若僅小幅上調,則可能被視為行業增長趨於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