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博邁投信】投資長觀點-政治與政策波動與日俱增
Joseph V. Amato, 總裁暨股票投資長
近期美國選舉與歐洲動態,凸顯了政治波動性正在上升,並可能導致政策反覆,投資人應為未來的更多震盪做好準備。
上週科技股的領跌,再次印證了今年以來投資人持續面對的股市波動;同時,美國最近的選舉和歐洲各地的政治動態,顯示政治波動性也在上升,並可能達到數十年來的最高水準。
美國民主黨籍社會主義者曼達尼(Zohran Mamdani)在 11 月 4 日當選紐約市新市長,正是美國政治環境有多動盪的最新例證;而法國、德國和英國極右翼民粹主義政黨近期相繼崛起,都展現了這趨勢的廣泛性。
由於美國股市目前因對 AI 的關注,以及美國聯準會可能轉向鷹派的風險而劇烈波動,政治形勢未必是投資人的首要關注焦點。不過,展望 2026 年,投資人需密切留意西方主要經濟體的政治波動,因其將對政策決定和風險市場構成重要影響。
兩極化與政策搖擺
政治波動性在美國和全球各地也許屢見不鮮,但曼達尼這次勝選再次帶來明顯衝擊,並具體提醒我們其深層成因。
儘管經濟狀況良好,但選民的經濟焦慮卻正在上升且更廣泛的擴散。最簡單地說,「藍領」階層受作業自動化衝擊而轉向擁護右傾的民粹主義,而「白領」階層則因就業市場更艱難而向政治左翼傾斜。
這發展最終將指向戰後的政治領導共識的終結。當前政治分歧日漸擴大,政策走向的尾部風險和不確定性也隨之增加,這是過去至少五十年來所未見。事實上,過去執政黨內的共識遠多於分歧,因而為政策方向和決策帶來了更大的穩定性與確定性。
隨著這個政治分裂的新時代演進,多個領域將深受影響,尤其是金融、能源、科技 / AI 以及反壟斷政策。
金融監管制度深受政權更迭的影響,例如進步派政府偏向採取更嚴格的監管措施,而保守派政府傾向放寬監管。監管強度、資本要求、消費者保障規例,以及執法優先順序的變化,均可能影響資本成本、貸款增長和整個金融業的獲利能力。
能源政策也呈現類似的鮮明對比。氣候優先的政策方針意味著更嚴格的排放標準、加速可再生能源的部署和改變投資結構;反觀化石燃料友善的政策通常旨在減少審批許可的障礙,並支持傳統能源生產。這些政策擺動可能影響資本支出決定、項目經濟效益和大宗商品表現的走勢,而能源價格往往也會成為傳遞地緣政局震盪的途徑。
科技 / AI 方面,各州之間監管規則迥異的情況已經出現,例如在紐約、加州和科羅拉多州的監管較嚴格,而德州和佛羅里達州的制度則較寬鬆。這些規範差異增加了企業合規成本和推出產品過程的複雜性,並可能依公司營運地點和所遵循的標準而造成不均等的競爭優勢。不同政府治下的反壟斷政策分歧亦舉足輕重,這將重塑大型科技公司的競爭格局,以及影響企業併購可行性以至平台運作行為等較廣泛的市場結構動態。
對投資的啟示
在政治震動和政策不明下,投資變得更加複雜,這將影響投資期限、投資組合的構建和資產配置。
長期投資仍應是核心原則,但當前環境需要更高的靈活性,例如採取更短期的戰術性操作和更彈性的布局,以在不摒棄策略性目標的情況下應對政經體制的轉換。
在公司和產業層面,優先考量的因素是對政策變化的韌性。投資人應評估不同產業對政策的敏感度,並認知到金融、能源和大型科技平台的「政策貝他值」,通常高於許多其他產業。投資人應傾向具備多元化收入來源、可調整成本結構與穩健資產負債表的企業,以吸收監管或財政震盪。
作為投資流程的其中一環,在投資組合和風險預算中建立明確的政策情境至關重要;同時應考量由進步派和保守派政黨控制的聯邦與州政府之差異,並就這些路徑可能如何影響收入、利潤率、投資計劃和資本成本進行壓力測試。根據情境預測設定持有量,將有助於管理可能出現的懸殊結果,以及投資展望因易受政策影響而帶來的較高追蹤誤差。
為支持這投資方式,可利用跨資產的分散投資策略來管理風險,並確保充足的流動性。公開市場的投資較能夠應對政策變化而迅速調整持有部位,反觀私募市場的退出機制往往較為受限。
以敏捷應對波動
政治波動現在已是投資的核心特徵而不是背景雜音。當 2026 年美國國會期中選舉臨近,政策可能更快速且更明顯地轉變,並同時帶來風險與機會。
對投資人來說,務必提升敏捷度以為政策週期轉向做好準備。能夠將長期投資紀律性與短期戰術靈活性結合的投資人,將更有機會在政策變化幅度更大且市場重新定價速度更快的環境裡,守護資本並捕捉機遇。
本文提及之經濟走勢預測不必然代表基金之績效,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本文所含資訊反映文件編製日觀點,其資料來自路博邁認為可靠之來源。路博邁並不對本文件內任何資料之正確性為任何陳述或保證,亦不保證這些資料所為之任何估計、預測或意見將會實現。本處所表達之意見,可能在文件發布後隨後續條件變化。本資料僅供參考,本公司並不針對個人狀況提供投資建議,投資人如欲進行投資,應自行判斷投資標的及其投資風險,並承擔投資損益結果,不應將本資料內容視為投資之唯一依據。本文提及之個股僅供說明之用,不代表任何金融商品之推薦或建議,亦不代表基金未來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