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暗示將對日本採取「經濟報復」措施!彭博:經濟損失或高達2.2兆日元

中國正因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針對台灣的言論而加劇與日本的對立。在北京發布旅遊警示引發經濟報復疑慮後,中國官媒更放話威脅將採取重大反制措施。此前,高市暗示在任何台海衝突中動用軍事力量可能被視為「威脅生存的情況」,並可能引發東京的潛在軍事回應。
根據《彭博》報導,據中國官方背景的微信公眾號「玉淵譚天」於週末發布文章,警告北京「已為實質性報復做足準備」。該文暗示可能的反制措施包括實施制裁、中止經濟合作、外交和軍事關係,以及限制貿易。
數小時後,中國《解放軍報》進一步強化了這一訊息,刊登了一位國家附屬學者撰寫的評論,警告如果日本軍隊介入台灣海峽,「整個國家將面臨成為戰場的風險」。
《彭博》指出,這次外交危機恐將破壞雙邊關係近期的進展,數週前高市首相才剛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並同意改善關係。
此外,由於中國向遊客和學生發出有關日本風險升高的警告,這場爭端也可能對橫跨這兩個重要貿易夥伴的企業造成損害。
這些措施波及了數百萬中國遊客,導致旅遊和旅行相關股票下跌。中國遊客約佔日本年度外國遊客總數的四分之一。
週一,資生堂(Shiseido Co.)股價一度重挫達 11%。香港也更新了對日本的旅遊警示。
日本外交努力降溫 G20 峰會或成轉機
據日本公共廣播公司《NHK》報導,外務省一位高級官員表示,日本已於週一派遣一名高級外交官前往中國,試圖緩和緊張局勢。
《彭博》指出,即將於本週末在南非舉行的 G20 領導人峰會,可能為高市首相提供一個與中國總理李強會面修補關係的場合,儘管目前尚未確認會面安排。
《彭博》經濟學家 Jennifer Welch 表示,中國此舉「是欲在高市早苗任期初期就先訂下規則,藉此嚇阻其他國家發表類似言論,同時阻止東京採取更多行動。」
Welch 說:「日本是相對容易施壓的目標,而旅遊更是最容易操控的槓桿。」
至今為止,高市早苗都堅決捍衛她關於台灣的言論,而東京則表示其立場與前幾屆政府保持不變。週一,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木原稔稱中國的旅行警告「不可接受」。
經濟衝擊恐達 2.2 兆日元 台灣議題高度敏感
對日本而言,與中國來往的經濟利益非常巨大。
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夥伴,而「玉淵譚天」的評論明確指出,日本製造商對中國進口關鍵材料的依賴程度很高。
在 2012 年,中日就曾因爭議島嶼爆發爭端。當時,中國曾發起長達數月的抵制日貨行動,影響了貿易。
野村綜合研究所執行經濟學家 Takahide Kiuchi 估計,中國的旅行警告可能導致日本經濟損失高達 2.2 兆日元,或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 0.36 個百分點。
Kiuchi 指出,他的估計是參考過去的類似案例。2012 年,當日本將爭議島嶼國有化後,中國呼籲公民避開日本,中國遊客數量比上一年下降了約 25%。
在短短三個多月內,導致日本年出口額下降了 10% 以上。
隆奧新加坡宏觀策略師 Homin Lee 表示:「可以合理預期,未來幾個月日本服務業活動將受到輕微的負面影響。顯然,與中國遊客密切相關的零售、休閒、房地產和航空業都將受到此次事件的拖累。」
中國、日本政治角力升溫:軍事、外交動作頻頻
週末期間,中國還派遣了四艘配備武器的中國海警船,駛入由日本控制的爭議水域後離開,顯示局勢又近一步緊張。
過去,中國已經展現出願意因政治爭端對區域鄰國採取經濟報復的態度。
2017 年,中國曾因南韓部署薩德(THAAD)反導彈系統而對其實施貿易制裁。當時中國停止南韓團體旅遊,干擾了韓國企業的經營。
根據韓國銀行的估計,這場爭端使南韓 2017 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減少了 0.4 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件發生後,中國外交部召見日本大使時使用了「奉指示」一詞。
對此,玉淵譚天表示,這表明此舉源自「更高層的指示」,並非一般例行抗議,凸顯中方對事件的重視程度與強硬態度。
高市首相一直以來對台灣友好,使她一上任就面臨來自北京的疑慮。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副教授 Dylan Loh 表示:「由於高市早苗上任時間尚短,且其地位尚未完全穩定,中國認為自己能夠更充分地試探底線。但中國的反應絕不是假的。」
與中國的對峙是高市自去年十月成為首相以來面臨的第一個重大外交政策挑戰。她雖然擁有相對較高的支持率,但民意調查顯示,公眾對於日本是否應捲入任何台海衝突存在分歧。
日本《共同社》週末進行的一項民調顯示, 48.8% 的受訪者認為日本可以行使集體自衛權,44.2% 則不贊同。
《彭博》認為,若與中國的爭端進一步升級,尤其是北京採取經濟報復行動,將使高市早苗在試圖透過刺激措施應對通膨與經濟放緩時面臨更大挑戰。
美國至今都尚未對此次的中日爭端作出正式回應。歷年來,美國和日本都避免就軍事保衛台灣發表明確聲明。
(本文不開放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