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00毫米晶圓廠增長至71座!半導體產能持續提升

Tag
預計 2024 至 2027 年間,中國的 300 毫米晶圓廠數量將從目前的 29 座迅速增至 71 座,約占全球 239 座晶圓廠總量的 29.71%,成為全球 300 毫米晶圓產能擴張的核心引擎。
這波快速增長顯示,中國半導體產業鏈在先進製程、特色工藝及儲存晶圓技術上的持續投入,也進一步凸顯中國在全球半導體製造格局中的影響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國內已形成四大分工明確的半導體產業集群:
- 長三角地區:以上海、無錫為核心,聚集中芯國際 (688981-CN) 、華虹集團等龍頭企業,主要布局邏輯晶片與特色製程。
- 珠三角地區:以深圳、廣州為支點,重點發展儲存與化合物半導體產線,服務消費電子及汽車晶片需求。
- 京津冀地區:偏重先進研發,北京承擔長鑫儲存 DRAM 技術突破及中芯國際先進製程試驗。
- 中西部地區:以武漢、合肥、重慶為節點,長江儲存、長鑫儲存等儲存巨頭在此打造規模化晶圓產能基地。
中國半導體製造領域投資規模快速擴大,單個晶圓廠項目投資超過 50 億人民幣已成常態。
以 2025 年上海臨港新片區為例,區內共有 59 個科技類在建專案,總投資額達 5067 億人民幣,其中超過三成與半導體製造及晶圓產線相關。如此大規模資金投入,有力支撐中國晶圓廠產能擴張。
在 300 毫米高階晶圓產線(12 吋)領域,中國國內龍頭企業也持續加快擴產步伐:
中芯國際多基地同步擴產
- 北京基地:專注 14 奈米先進製程。
- 深圳基地:月產能 4 萬片,主攻 28 奈米及以上成熟製程。
- 京城專案:投資 76 億美元建置 12 吋晶圓產線。
- 西青專案:投資 75 億美元,規劃月產能 10 萬片,預計 2026 年整體產能達 117 萬片/月。
其他主要晶圓廠擴產情況:
- 華虹無錫二期:投資 67 億美元,鎖定 65/55-40 奈米車規晶片,已於 2024 年 12 月投片,2026 年月產能將達 8.3 萬片。
- 北電集成 12 吋產線:總投資 330 億元,涵蓋 28-55 奈米多種製程,規劃總產能 5 萬片/月,預計 2026 年底量產。
中國國內化合物半導體產線正進入密集投產階段:
- 三安意法重慶 8 吋碳化矽晶圓廠:投資 230 億元,年產 48 萬片 8 吋碳化矽晶圓,已於 2025 年 2 月通線,預計第四季進入量產。
- 芯粵能廣州碳化矽專案:投資 75 億元,一期年產 24 萬片 6/8 吋碳化矽晶圓,2024 年底已達產,主要供應車規晶片。
- 海寧砷化鎵/氮化鎵專案:投資 50 億元,年產 36 萬片 6 吋微波射頻晶圓及元件,2024 年 12 月已通線。
- 長光華芯先進化合物半導體光電子平台:投資 10 億元,年產 1 億顆化合物半導體光電晶圓,預計 2025 年全面投產。
在特色製程與儲存晶圓領域,中國國內企業持續擴大產能:
- 長江儲存武漢基地:持續提升 3D NAND FLASH 晶圓產能,進一步鞏固國產儲存龍頭地位。
- 粵芯半導體三期專案:投資 162.5 億元,新增月產 4 萬片、180-90 奈米晶圓製程,已於 2024 年 12 月通線,主要聚焦工業級與車規級模擬晶片。
- 增芯科技廣州專案一期:投資 70 億元,布局 55-130 奈米晶圓製程,月產能 2 萬片,2024 年 6 月已通線,主要服務 MEMS 感測器與 ASIC 晶片需求。
這些專案的落成將進一步完善國內半導體製造的產品矩陣,滿足多元化市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