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爾艾朗警告AI處於「理性泡沫」 很多「蟑螂」但沒有「白蟻」

安聯集團首席經濟顧問伊爾艾朗 (Mohamed El-Erian) 近日對不斷演變的全球經濟發出嚴厲警告,指出儘管基礎體系仍然完好無損,但投資者應為人工智慧 (AI) 領域的重大個人損失做好準備,並預計會出現大量「信貸事故」。
伊爾艾朗將當前的環境比喻為「蟑螂」到處都有,但並不存在侵蝕系統基礎的「白蟻」,意味著雖然系統性衝擊不太可能發生,但令人不快的意外 (蟑螂),將會成群結隊地出現。
他強調,市場參與者正在「為額外回報付出了很大努力」,在寬鬆的金融環境和強勁經濟的推動下,一些投資者可能已經「超出了他們的舒適區,超出了他們進行盡職調查的能力」。
AI 繁榮的「理性泡沫」
伊爾艾朗與諾貝爾獎得主史賓塞 (Mike Spence) 合作評估了 AI 繁榮,並得出結論,認為市場正在經歷一場「理性泡沫」(rational bubble)。他解釋,AI 泡沫與上世紀 90 年代末的網路泡沫不同,它有真實的技術進步和非凡的長期潛力支撐。儘管部分投資者可能會遭受損失,但由於 AI 創造的總價值是巨大的,因此這種泡沫是理性的。
伊爾艾朗指出,潛在的回報巨大到足以讓投資者過度投入變得合理。因此,「用風險投資的方式投資 AI 是有道理的」。然而,他警告,好消息是這一進程將使我們更具創新力和競爭力,而壞消息是,「會有眼淚」和損失,因為其中確實存在泡沫的成分。
泡沫過熱的三大跡象
伊爾艾朗指出,市場過熱的跡象已經顯現,尤其在三個方面:
1. 前沿領域的過度投資: 研發基礎模型的「前沿」公司正在吸引大量投資,但「並不是所有公司都能成功」。
2. 企業行為的泡沫特徵: 許多公司如今僅僅為了吸引投資者關注,就自稱是「AI 驅動」企業,這呼應了當年的網路熱潮。AI 領域的早期領跑者,如 OpenAI、Anthropic 和 Alphabet(谷歌母公司),估值也高得驚人。
3. 「擴散」問題的挑戰: 一個常被忽視的挑戰是如何讓 AI 技術在更廣泛的經濟領域實現「有序、全面的」應用。他指出,與其他國家相比 (如中國),美國在 AI 技術擴散方面缺乏明確的國家政策。
伊爾艾朗強調,如果無法做好技術擴散工作,AI 的潛力將無法充分發揮。目前看來,就業安全正成爲最直接的犧牲品,據民間報告顯示,美國科技業的裁員 (主要與重組及 AI 整合有關),已創下自 2003 年 10 月以來的同期最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