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高族群新力量 季報&十月營收傑出股擔綱主流

美日韓股市創新高後回檔,台股漲多拉回亦屬正常,季報及十月營收突出個股,依舊是近期股價創新高者居多,包括記憶體、封測、PCB、散熱及電子下游代工大廠,可作為選股依據。
【文/方亞申】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近期參突然現身台灣,參觀台積電三奈米及參加台積電運動會,是今年第四次來台,超過前幾年次數,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暗示,黃仁勳之行想要更多晶片;黃仁勳說,因為生意非常強勁,而且每個月都在成長,越來越強;台積電做得非常好,來這裡是為了鼓勵他們,正呼應他在華盛頓DC舉辦的GTC大會所言─未來五季將創造五千億美元營收,所以對於產品AI伺服器晶片必須緊盯以來得及出貨。
在半信半疑中成長
近期市場屢屢對科技業是否過度投資AI質疑聲音頻傳,諸如外電報導指出,韓國記憶體晶片大廠SK海力士股價今年以來飆漲近二四○%,促使交易所罕見對投資者發出提示需要「投資謹慎提示」(Investment caution);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在年度《金融穩定性報告》中表示,全球股市當中科技與AI類股估值「相對偏高」,並警告市場不應對AI回報過度樂觀,一旦市場情緒反轉將引發股市崩盤與信貸危機。該管理局指出部分股市的估值相對偏高,特別是科技與AI領域。
此外,○八年金融海嘯前因放空美國房市而聲名大噪的避險基金經理人、《大賣空》(The Big Short)電影原型貝瑞 (Michael Burry),近日對AI熱潮釋出泡沫警訊。根據最新申報文件顯示,他旗下的 Scion 資產管理公司對AI受惠股輝達與數據分析公司 Palantir 放空,甚至還連還在發展資料中心的英國也對AI發出警訊。
這也引發股市下殺,近期公布季報如國防資料分析公司 Palantir 與AI伺服器製造商超微及下游組裝的美超微,股價全面下跌。
目前全球四五家主要雲端、半導體與硬體公司的平均本益比達二三倍,遠高於四月的十四倍,但實際盈餘預估僅成長十三%,顯示股價上升與基本面嚴重脫節。不過,當四、五月科技大公司尚未決定大規模投資AI及相關基礎建設,本益比當然較低;而後是一家家如輝達、超微、亞馬遜、甲骨文等與下游出海口 OpenAI 紛紛簽約彼此相互投資,將市場的餅做大,使用者增多。就連獨自發展晶片的谷歌正與人工智能公司 Anthropic 展開初步談判,計畫進一步加大投資力度。新一輪融資可能令 Anthropic 的估值超過三五○○億美元(OpenAI 估值約五千億美元)。另一方面,美國AI公司如輝達、微軟、亞馬遜等,也正積極與美國認可的國家紛紛洽談主權AI建置,市場看到輝達在韓國、日本及歐洲的德國、英國及北歐都有動作。
輝達架構應用範圍廣泛
這波AI浪潮可以說是集中美國CSP大廠以及歐、亞、中東國家,這麼多國家當然不會只有輝達通吃,超微、谷歌、亞馬遜等都將分一杯羹。
而各大廠及國家切入AI是必然的,萬一潮流一直走,但因為擔心泡沫而坐壁上觀,以後要跟上就有難度了。而首要就是AI晶片及伺服器了!況且美國聯準會目前利率仍在三.七五%上下,就算有問題也有降息空間。
整體來看,AI需求強是事實,所以黃仁勳此次突然訪台僅一天半,這種動作不是砍單就是緊盯訂單生產狀況,應是偏向後者居多。而近期輝達股價總市值從五.一五兆美元,短時間就跌至四.四兆美元以下,輝達及其他AI公司,半個月不到股價下跌總市值加起來都超過一兆美元,累計下跌超過十五%,看來是有點跌多了,預期下檔頂多在五%空間!(全文未完)
來源:《先探投資週刊》2378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先探投資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