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5大AI漲價鏈 供應端出現斷層重組

先探投資週刊

AI 技術的爆發正在改寫全球電子產業的價值鏈。這場由運算需求驅動的漲價潮,背後反映的是產能緊缺、技術升級與供應鏈集中化的深層變化。掌握關鍵製程與技術的企業,不僅擁有定價權,更成為資本市場重新評價的焦點。

【文/吳旻蓁】

近期,全球資本市場的目光無疑聚焦於人工智慧(AI)技術的爆發性成長,而AI浪潮不僅是運算技術的突破,對供應鏈來說更是一場結構性的變革,特別在近期資本市場中,受AI需求帶動的「漲價概念股」成為市場追逐的焦點,包括PCB、散熱,到最近最為火熱的記憶體族群。若仔細探究漲勢背後的邏輯,是源於AI運算對電子零組件需求的「質」與「量」產生了根本性、顛覆性的提升。

市場不僅是關注產業需求是否回升,更進一步地聚焦在「誰有能力漲價」、「誰能把成本轉嫁」、「誰擁有真正的定價權」。專家指出,這波漲價不再是被動應對原料波動的短期反應,而是供需再平衡、技術升級與產業集中所共同推動的結果。過去,投資人往往對「漲價」心存戒心,擔心價格上揚會壓抑需求、擾亂市場,但如今,當科技應用快速擴張、產能無法即時跟上、產品技術門檻不斷拉高時,漲價反而成為價值重估的關鍵條件之一。那些能夠在報價上行的過程中維持客戶黏著度、擴大利潤空間的企業,正成為市場追逐的核心標的。

AI驅動產業鏈重組

進一步來看,這波漲價邏輯首先是規格的升級,AI晶片(如 GPU、ASIC)對製程、封裝、散熱、功率傳輸等都有相當高的規格要求,迫使供應商必須進行資本支出龐大的技術升級,推升了成本與報價;其次是高階產能的優先排擠,AI相關訂單較為優先,且多以最先進、最稀缺的高階產能為主,進而排擠了傳統消費性電子產品的產能,間接導致其他產品線的價格也面臨上漲壓力;最後則是供應鏈的寡占集中,能夠滿足AI高規格需求的合格供應商數量有限,使少數業者在供應鏈中具備了更強的定價權。

其中,晶圓代工與封裝測試作為AI晶片誕生的源頭,也是技術壁壘最高、供應端斷層最顯著的環節。台積電在先進製程具有絕對的領先地位,早已是AI晶片製造的關鍵供應商。AI晶片對先進製程的需求呈爆炸性成長,單一晶片需要數百億甚至上千億電晶體,非最先進製程無法實現其運算效能,這使得台積電的產能理所當然地成為稀缺資源。而AI晶片對先進封裝的需求亦高漲,是過去數年台積電 CoWoS 受市場極大關注的主因。由於AI晶片訂單對 CoWoS 的總需求以幾何級數增長,遠超台積電及業界的擴產速度,使得 CoWoS 產能瓶頸成為AI晶片出貨的最大制約。

而產能的供不應求也賦予台積電在與客戶議價時極強的定價權。近期,外媒就引述內情人士指出,台積電已經通知蘋果在內的主要客戶,二六年起將調漲五奈米以下製程的晶片價格,漲幅約在八至十%。台積電已連續四年調漲先進製程代工價格,反映市場對先進晶片需求暴增,以及新節點開發和製造成本的不斷攀升。在行動裝置、AI和高效能運算的強勁需求下,目前台積電三奈米以下先進製程生產線已滿載。

產能滿載 台積電掌握定價權

另外,外資 Aletheia 資本在最新出具的「看AI機運」報告中指出,根據相關大廠計劃推出的產品及採用的技術估計,台積電二六年 CoWoS 產能缺口高達四○萬片,短缺超過二○%,且二七年產能不足狀況更嚴峻,預期將擴大至約七○萬片,缺口超過三○%,嚴重供不應求。而儘管台積電規劃自二四到二七年間將 CoWoS 產能擴增四倍,仍趕不上需求成長的速度,促使客戶尋求封測廠協助供應。(全文未完)

來源:《先探投資週刊》2378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先探投資週刊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