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科技交易員:三大因素引爆AI股價「突然崩潰」

在經歷了自 4 月以來幾乎持續上漲的樂觀局面後,科技市場在過去幾日明顯轉趨困難,股價走勢出現了加劇的震盪。根據高盛 TMT 專家 Peter Bartlett 的最新報告,市場正處於不安的狀態,並準備迎接 3 天內的第二次下跌 2% 的交易日,且「底層的價格走勢讓人更加不安」。
Bartlett 認為,這種突然的 AI 崩潰或市場波動加劇,主要歸因於三個事實。
一、AI 懷疑論升溫與 OpenAI 的「紓困」討論
Bartlett 指出,市場上對 AI 交易「更加悲觀 / 懷疑的觀點,正在愈來愈多的投資者對話中出現」。儘管部分動量倉位尚未大幅改變,但近期推動懷疑論的因素包括雲端交易的循環性質、新聞流動似乎達到「高峰感」,以及普遍存在的投資回報率擔憂。
特別是 OpenAI 的兩項高調評論似乎驚動了市場:
1. 阿特曼 (Sam Altman) 的防禦性回應: 針對「一家擁有 130 億美元營收的公司如何做出 1.4 兆美元支出承諾」的提問。
2. 財務長 Sarah Friar 的言論: 她提及潛在的聯邦政府可能為 AI 融資提供「支持」。
對於這種「聯邦紓困」的討論,市場認為這在 AI 周期的現階段顯得怪異。川普政府的 AI 沙皇 David Sacks 隨即回應,美國至少有 5 家主要的尖端模型公司,不會有聯邦紓困,若一家失敗,其他公司會取而代之。
二、負面財報不對稱性與風險 / 報酬考量
第二個因素是財報不對稱性凸顯了風險與報酬比不佳。最近,做多持倉難以從財報中獲利,導致許多科技股股價近日大幅下挫。高盛認為,考慮到近期市場某些領域的快速上漲,這種財報反應的不對稱性加劇了投資者在年底對風險 / 報酬的考量。
三、對美國就業市場狀況的擔憂
第三個關鍵因素是圍繞美國就業市場健康狀況的「雜音」增加。有數據顯示,上個月美國公司宣布裁員 15.3 萬人,是去年同期的 3 倍,也是自 2003 年以來,10 月份的最高紀錄。報告指出,裁員緊縮和凍結招聘的主要驅動力包括 AI 的採用、消費者和企業支出的疲軟以及成本上升。
Bartlett 總結,市場將如何應對 AI 帶來的潛在工作崗位流失,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今天的價格走勢可能暗示著,市場正在關注「過多的工作職位流失」,並開始成為問題的臨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