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馬士基上調全年財測 但警告慘淡一季將至

全球航運巨頭馬士基 (Maersk) 周四 (6 日) 公布 2025 會計年度第三季財報,受惠貨櫃運量回升,基本獲利優於市場預期,並上調全年財測下緣。然而,該公司同時示警海運市場正面臨運價下滑與供給過剩的壓力,使投資人擔憂後市,財報公布後股價一度重挫逾 7%。
馬士基公布第三季初步基礎息稅折舊攤銷前獲利 (EBITDA) 為 26.8 億美元,略高於市場預測的 26 億美元,但仍較去年同期的 48 億美元大幅下滑。第三季營收年減 10% 至 142 億美元,優於預估的 138 億美元。
展望未來,該公司將全年 EBITDA 預估範圍調整為 90 億至 95 億美元,高於先前設定的 80 億至 95 億美元。
全球需求具韌性 中國製造仍是主引擎
馬士基執行長柯文勝 (Vincent Clerc) 接受外媒訪問時表示,本次財測上修主要反映需求普遍展現韌性,尤其在進入年底旺季之前,美國市場也出現回升。他指出,自新冠疫情後市場曾對全球化未來產生悲觀情緒,但目前跡象顯示「全球化終結的說法言之過早」。他認為,全球貿易整合程度不但未減弱,反而持續加深。
柯文勝強調,中國依舊是全球製造與出口的主要引擎。中國廠商拓展多元市場的出口動能,支撐多個區域貨運需求成長,包括歐洲、非洲、拉美與中亞等地均呈現擴張。不過,受關稅與地緣因素影響,中國出口至美國的運量則有所萎縮。
馬士基最新展望指出,全球貨櫃市場在 2025 年有望成長約 4%,較先前預估的 2% 至 4% 略為樂觀。第三季全球貨櫃需求則較去年同期成長介於 3% 至 5%,顯示製造供應鏈仍維持活絡。
運能過剩陰霾籠罩 第四季獲利承壓
儘管短期營運表現優於市場預期,但海運市場風險並未消退。柯文勝表示,目前貨櫃市場最大挑戰並非需求疲弱,而是新船交付速度過快,使船隊運能過剩現象加劇。他直言,第四季市況恐更加艱困。
分析人士警告,如果運價跌破成本仍未止穩,馬士基海運業務恐在第四季出現虧損,並可能延續至 2026 年第一季。由於市場前景不確定性升溫,投資人原期待財測上修幅度更大,如今僅調整下緣,導致失望情緒湧現。
財報當日,馬士基股價在哥本哈根盤中一度暴跌 7.5%,創下數月新低,截稿前跌幅收窄至約 3.8%,但年初至今股價累計仍維持約 5% 的漲幅。
紅海危機助益有限 全球化格局仍在演進
馬士基指出,中美貿易摩擦和關稅政策持續影響跨境物流規劃。紅海危機雖造成全球約 7% 至 8% 船舶受干擾,但仍不足以抵銷整體市場的船舶供給增加。公司將透過縮減成本與提升營運效率因應挑戰。
柯文勝認為,全球經濟與供應鏈正在重塑,但貿易往來依舊蓬勃。他表示:「第三季真正的訊息,就是韌性。無論是全球經濟需求,或我們自身的營運表現,都展現了面對不確定性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