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父」辛頓:科技巨頭需要裁員才能從AI中獲利

「AI 教父」辛頓 (Geoffrey Hinton) 最新表示,大型科技企業正積極投資 AI,背後的商業邏輯很大程度在於以技術替代人力,進而降低成本並創造利潤,這可能引發大規模失業。
諾貝爾獎得主辛頓上周五 (10 月 31 日) 接受彭博電視《華爾街一周》節目採訪時,再次針對 AI 對勞動力市場的潛在衝擊發出警告。他強調,儘管歷史上新技術往往在淘汰部分工作的同時也創造出新崗位,但 AI 是否會遵循相同模式,他持保留態度。
辛頓說,「我認為大型企業正押注 AI 將大規模取代工作崗位,因為巨大的利潤就蘊藏於此」,並稱從投資回報的角度看,企業若想通過 AI 獲利,就難以避免取代人類勞動。
這一趨勢背後是驚人的資本投入。微軟、Meta、Alphabet 和亞馬遜這四家被稱為「超大規模企業」的科技巨頭,下一財年的資本支出預計將從今年的 3600 億美元增至 4200 億美元。
與此同時,OpenAI 近期也宣佈與輝達、博通和甲骨文等公司達成總值約 1 兆美元的基礎設施合作協議。龐大的資金流向 AI 基礎建設,顯示出產業對其變革潛力的高度期待。
當被問及如此規模的投資是否可能在不嚴重衝擊就業的情況下實現回報,辛頓明確回應:「我認為不可能。」這一觀點與他 9 月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的論述一致。當時,辛頓指出,AI 將導致大規模失業與利潤急升,並將問題根源指向資本主義的利潤導向邏輯。
實際數據也印證就業市場正在受到影響。一項針對自 ChatGPT 發佈以來的職位空缺分析顯示,相關職位數量下降約 30%。
亞馬遜上周宣佈裁員 1.4 萬人,官方雖稱是出於「企業文化」調整,而非直接由 AI 驅動,但執行長 Andrew R. Jassy 在 6 月內部備忘錄中曾預期,隨著 AI 技術在全公司範圍內提升效率,「員工總數將會減少」。
儘管對就業衝擊感到憂心,辛頓也承認 AI 具有積極價值。當被問及是否願意回到過去阻止 AI 發展,他停頓後表示難以抉擇。辛頓解釋,AI 不像核武器僅具破壞性,在醫療保健、教育等領域可帶來巨大益處,並顯著提升多個行業的生產效率,「它確實會創造巨大價值」。
辛頓最後指出,問題關鍵不在技術本身,而是社會的分配與組織方式。AI 所帶來的生產力飛躍本應是好事,但若缺乏相應的社會調整機制,好處恐無法被廣泛共享,反而加劇不平等。這一觀點再次凸顯出在技術快速發展的同時,制度與政策因應的迫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