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CEO的AI提示語

EMBA 雜誌編輯部 / 文
根據哈里斯民調(Harris Poll)今年的調查,有超過四分之三的美國CEO坦言,擔心自己會被AI取代。微軟執行長納德拉(Satya Nadella)的解方很直接:學會寫好AI提示語。
根據財星雜誌(For-tune)報導,納德拉近期在職場社群平台領英(LinkedIn)上表示,他已將AI完全融入自己的日常工作流程,從掌握會議重點、追蹤專案進度,到預測團隊風險,都交給AI助手 Copilot 處理。他分享的五個提示語如下:
1. 根據我與某人過去的互動,列出下次會議他最可能關注的五件事。
2. 根據所有電子郵件、聊天紀錄,與會議內容,草擬此專案的最新進度;包括KPI、風險、競爭者動態,以及可能被問到的難題與答案。
3. 我們是否如期推進十一月的新產品發表?請分析進度與風險,並評估成功機率。
4. 回顧我過去一個月的行事曆與郵件,整理出我投入最多時間的五至七個專案,估算各自所占時間比例,並附上簡要說明。
5. 閱讀這封郵件後,根據過往討論,幫我準備好下一次會議需要掌握的資訊。
這些提示語看起來簡單,其實展現了納德拉有條理的工作思維。他沒有等著AI告訴他答案,而是先定義需求,再引導AI成為高效的決策助理。
其他科技領導人也在日常中廣泛使用AI工具。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表示,他每天用AI當學習工具,還會請它用十二歲小孩能理解的方式解釋新概念,再逐步進階到博士程度。
OpenAI 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也會用 ChatGPT 幫忙整理郵件、摘要會議文件,甚至協助他適應新手爸爸的生活。他說:「人類過去都沒靠AI帶小孩,但如果沒有 ChatGPT,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
AI新創公司人本智能(Anthropic)指出,能下清晰指令,是善用AI工具的黃金法則。試著將你的提示語,給一個對任務一無所知的同事看,如果他覺得困惑,AI多半也無法正確理解。
如果AI第一次的回答不理想,應來回調整與修正,例如,加入「請逐步思考」的提示、補足背景資料,或直接糾錯並再試。甚至,AI本身就能教你如何更有效地與它互動,幫助你提升提問能力,而不必死背模板。
懂得問對問題的人,才能真正發揮AI的高效。
來源:《EMBA 雜誌》471 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EMBA 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