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陶氏化學Q3淨利衰退但虧損少於預期 周四股價大漲近11%

綜合外媒報導,化工巨擘陶氏化學 (DOW-US) 公布第三季財報,淨利年減 7 成,但受惠削減成本和美國新產能提升產量,抵銷全球化學品價格疲軟的衝擊,調整後虧損優於市場預期,激勵周四 (23 日) 股價大漲 10.92%,截稿前暫報 24.07 美元。
根據 FactSet 數據,分析師原預期陶氏化學調整後 EPS 虧損 32 美分,而根據倫敦證券交易所彙編的數據,預估則虧損 29 美分,但最終僅虧損 19 美分。此外,該公司營收下降 8% 至 99.7 億美元,也低於華爾街預估的 102.2 億美元。
削減成本見效
陶氏化學於 2024 年開始對部分歐洲資產進行戰略評估。該公司表示,已完成 65 億美元近期現金支援計畫的一半以上,包括削減 10 億美元資本支出,並加速於 2026 年底前實現成本削減目標。
執行長 Jim Fitterling 表示,陶氏的成本紀律以及美國墨西哥灣新聚乙烯和烷氧基化資產,有助於提升關鍵市場的利潤率和產量。財務長 Jeff Tate 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近期貨幣政策轉變和降息周期的開始,可能開始更正面的影響需求。」
產能過剩持續壓價
受到石化產品供應過剩的衝擊,陶氏旗下用於包裝的塑膠聚乙烯價格受到的打擊尤為嚴重。此外,工業活動疲軟導致化學品需求減弱,房地產市場低迷也損害住宅建築材料銷售。
摩根大通 (JPM-US) 分析師上月表示,陶氏多種材料的銷售「受到需求疲軟、供應過剩和油價疲軟的影響」。
陶氏表示,由於亞洲出口商將產量轉向這些市場,以避開面臨反傾銷稅的美國,預期歐洲、中東、非洲和印度將面臨定價壓力。
展望審慎後市
陶氏表示,整體總體經濟環境基本不變,根據目前客戶訂單能見度,仍處於謹慎的營運環境。不過,在解決區域挑戰 (包括歐洲關廠) 後,將從 2026 年中開始帶來近 2 億美元的調整後核心利潤提升。
短期,陶氏預期艱困環境將持續,預測第四季營收為 94 億美元,低於分析師預估的 101.4 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