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務追殺令!英國祭出區塊鏈「天眼」加密資產掀補稅潮

英國稅務海關總署(HMRC)近日對加密貨幣投資者發出了數量翻倍的警告信,意味著英國政府正透過技術驅動的執法行動,主動填補數位資產合規漏洞。
隨著全球加密貨幣市場快速擴張,各國稅務機關正加緊腳步,準備迎接加密資產的全面徵稅時代。
據市場估計,英國約有 700 萬成年人持有數位資產,但其中約 30% 的投資者並未準確申報收益。最常見的錯誤是誤認為「加密貨幣之間的互換」(例如比特幣兌換以太坊)無需繳稅。
然而,英國稅法明確將此類行為視為「應稅處置」,必須繳納資本利得稅(CGT)。
為了擴大稅基,英國在 2024-25 納稅年度將個人資本利得稅的免稅額從 6,000 英鎊大幅降低至 3,000 英鎊,這進一步放大了投資者未申報的風險。
HMRC 此次大規模執法的核心,在於其技術和法律權力的提升:
強制資料獲取: 根據英國《2020 年財政法案》第 116 條,HMRC 有權強制要求 Binance 等交易所提供用戶的交易記錄和資產流向。若交易所不配合,將面臨高額罰款。
區塊鏈分析追蹤: 儘管加密資產具有匿名性,但稅務機關已廣泛使用區塊鏈分析工具(如 Chainalysis),追蹤公開且不可竄改的底層帳本,識別關聯帳戶並還原交易歷史。
交易所 KYC 協作: 合規交易所執行的實名認證(KYC)和反洗錢(AML)監控數據,也成為稅務機關追查的關鍵線索。
英國稅法將加密資產視為「財產」而非「貨幣」。因此,任何處置形式(出售、交換、贈與)均需繳納 CGT。
資本利得稅(CGT): 超過 3,000 英鎊免稅額的部分,按納稅人所得稅稅率,分別徵收 10%(基本稅率納稅人)或 20%(高稅率納稅人)。
雜項收入(所得稅): 透過挖礦(Mining)、質押(Staking)或流動性挖礦(Liquidity Mining)等活動產生的收益,被視為「雜項收入」,需按個人所得稅稅率申報,最高稅率可達 45%。
投資者必須保留完整的交易記錄,包括錢包地址、交易時間戳記和匯率數據,複雜操作甚至需要專業稅務顧問介入。
英國作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加密資產報告框架」(CARF)的首批簽署國,正在引領國際稅務監管的趨勢,CARF 的核心目標是實現加密交易資料的跨國自動交換。
這意味著加密資產的跨國流動將面臨全方位的稅務監控,「避稅天堂」的模式將難以為繼。稅務機關正從傳統的「事後稽查」模式轉向「即時監控」,加密貨幣行業的全球大徵稅時代已然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