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9月CPI周五出爐!為何股市繁榮可能成為美國經濟最大風險?

穆迪分析首席經濟學家 Mark Zandi 最新示警,美國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或許不是市場先前緊盯的關稅衝突或私人信貸緊縮,而是看似紅火的股市本身。
Zandi 上周五 (17 日) 告訴《雅虎財經》說:「過去一年美股約 9 兆美元的權益增值,為高收入群體提供了強勁消費動力──而這正是美國經濟的重要支柱。一旦股市從漲轉跌,這種消費動力可能迅速逆轉。
他並指出,股價上漲對推動消費的富裕群體至關重要,若走勢逆轉,才是對經濟的真正威脅。
在 Zandi 列出的風險清單中,股市風險位列首位,甚至超過銀行業或政府停擺等問題。儘管銀行業前景相對樂觀,但當前股市估值過高、接近泡沫邊緣,一旦收益回吐,支撐消費的高收入群體可能快速縮減開支。
美國經濟對高收入族群的消費依賴,正因股市波動而愈發突出。科睿思研究 (Coresight Research) 創辦人 Deborah Weinswig 指出,當前高收入與低收入家庭的消費分化已達 2020 年 1 月以來最高水準。高所得消費者購買力仍強勁,秋季消費持續增長,低收入家庭為應對壓力,單次購物平均光顧 5 到 6 家店(疫前僅 3 家),透過疊加優惠、尋找特價商品優惠。
這種消費分化情形直接映射在零售市場。倉儲式超市如沃爾瑪、好市多因「社區黏性強、數據精準」受益,成為高收入群體的消費首選,折扣零售商 TJX、羅斯百貨則因承接「降級消費」需求,業績表現突出。
Weinswig 說:「消費群分化,未來零售商業績差距也會拉大。」。
但整體消費態勢已顯疲態。根據德勤《2025 年假期零售調查》,今年美國整體消費支出料將年減一成,各收入階層都計畫縮減開支。就連高收入群體 (年收入≥20 萬美元) 中,也有四分之一表現出「追求性價比」行為,甚至延後購買或尋找低價替代品,抑或等待促銷。
德勤副主席 Mike Daher 指出,消費者正更關注性價比,即使是金字塔頂端的群體,支付能力也接近「臨界點」。
在華盛頓 Semafor 世界經濟高峰會上,高盛總裁 John Waldron 更提到說:「達美航空預測高端艙位銷售額明年將超經濟艙,而低端零售商卻因過度負債而瀕臨破產。經濟底層群體壓力巨大,若消費者支付能力、財富水平惡化,我們將面臨更大問題。」
從股市泡沫的隱憂,到消費分化的加劇,再到整體需求的疲軟,美國經濟正站在微妙十字路口,支撐其成長的核心動力,正隨著股市波動與消費信心的動搖,變得日益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