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美元霸權裂痕顯現!全球央行黄金儲備29年來首超美債 專家:不是復辟而是新平衡的開始

鉅亨網編譯陳韋廷

全球央行黄金儲備 29 年來首超美債 國際儲備格局迎歷史性轉折

曾幾何時,「金本位制」的退場讓美元憑藉美債躍居全球儲備核心,但如今這一格局正迎來關鍵轉折,因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全球央行 (不含 Fed) 持有的黃金儲備佔比,自 1996 年以來首次超越美債,為 29 年來首見。

這一被市場稱為「近代最重大全球再平衡信號」的變化,正引發國際金融界對儲備體系重構的深度思考。

資管機構 Crescat Capital 宏觀策略師 Tavi Costa 彙編的數據顯示,伴隨金價屢創歷史新高,除 Fed 外的全球央行黃金儲備佔比已悄然突破美債。

中信建投期貨貴金屬首席分析師王彥青指出,這一轉變背後是各國央行戰略性降低美元資產依賴的長期布局。「黃金正經歷史上第三輪大牛市,而多國持續加碼持有正是分散單一儲備貨幣風險的關鍵舉措。」

回顧歷史,自 1970 年代美元與黃金脫鉤後,憑藉石油美元體系及貿易主導地位,美債長期擔任全球儲備「安全緩衝墊」角色。

但近年來,美國財政赤字持續擴張,政府債務規模突破 37 兆美元,利息支出佔財政預算比重攀升至 15% 以上,貨幣政策的劇烈波動更頻繁引發新興市場資本外流。

在此背景下,「美元霸權」的脆弱性逐漸暴露。當一國儲備過度錨定單一主權貨幣,實質是將金融安全繫於他國政策與償債能力。

黃金的「逆襲」恰是對這一矛盾的回應。作為無主權屬性的稀缺資產,黃金產量受自然條件嚴格限制 (需超新星爆發等極端天體現象形成),其價值獨立性使黃金在危機中展現「穩定器」功能。

根據世界黃金協會 (WGC) 統計,自 2020 年第三季以來,全球央行已連續 14 個季度淨購入黃金,近三年增持規模較此前十年翻倍。如今,黃金不僅超越歐元成為全球第二大儲備資產,更在美國以外的央行儲備中完成對美債的「超車」。

分析人士認為,這一轉變有三重深意;一,去美元化從口號走向實質行動。新興市場與發達經濟體同步增持黃金,反映對美國財政可持續性及貨幣政策外溢風險的擔憂,儲備多元化成為共識;二,黃金的「非信用」屬性契合當前國際信任裂痕。相較於依賴政府償付的美債,黃金作為跨文明認可的價值載體,更能抵禦地緣衝突或主權評級下調的衝擊;三,黃金市場的成熟放大其戰略價值。除實物持有外,黃金 ETF、期貨等工具的普及,使黃金在流動性與配置靈活性上與傳統儲備資產並駕齊驅。

展望未來,黃金有望跟美元、其他儲備資產共同構建更均衡的國際儲備結構。儘管美元短期內仍難被取代,但「黃金反超美債」的里程碑已預示著一個更分散、更注重安全邊際的全球金融秩序正在醞釀。

Costa 認為,這或許是「全球經濟再平衡的開端」,而黃金這一沉睡數十年的「古老資產」正以新的姿態書寫貨幣史的下一篇章。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