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再加槓桿時代來臨!美銀點名四大降息受惠標的

在利率轉折與資金重新流動的時刻,華爾街正押注「大再加槓桿」(Great Releveraging)時代即將展開。
美銀證券最新報告指出,隨著聯準會(Fed)啟動降息循環,龐大的家庭資產與現金存量有望重新投入市場,推動小型股、長期公債與黃金等高風險資產迎來新一波漲勢。
報告指出,美國家庭目前擁有自 1991 年以來最高水位的現金儲蓄,同時房市交易停滯,現有住宅銷售接近 2008–2009 年金融危機時的低點。造成資金「卡死」的主因是高利率環境:現金報酬率高於多數資產,富裕家庭也因不願以高成本再融資而不願出售持有房屋。
美銀認為,若利率趨勢反轉,美國人將感受到財富效應並重新借貸,從而引發消費與投資風潮。該行將此現象稱為「大再加槓桿」——一個由低利率驅動、促使資金重新流入風險資產與實體經濟的時代。
根據美銀估算,若這種轉變要真正發生,美國 30 年期房貸利率需降至約 5%,目前約為 6.3%;10 年期美債殖利率需降至 3.25%,現為約 4.1%;聯邦基金利率則需降至 1% 至 2%,遠低於現行的 4% 至 4.25% 區間。不過期貨市場數據顯示,多數華爾街交易員預期未來 12 個月內利率將降至 3.25% 或更低。美銀指出,這雖非其基本預測,但也「並非遙不可及」。
若資金重新活化,資金將從家庭儲蓄與房屋資產中釋放,流向小型股、房屋建商、長期債券及黃金等市場。報告指出,小型股及房屋建商將是主要受益者。小型股企業的負債水準與融資成本普遍高於大型企業,對利率下降的敏感度更強;房屋建商則將受惠於貸款成本下降與購屋需求回升。
數據顯示,隨著聯準會轉入降息週期,相關資產已開始反應。過去三個月,iShares Russell 2000 Value ETF (IWM-US) 報酬率達 12%,顯著領先標普 500 指數的 8.8%。雖然房屋建商股尚未出現明顯反彈,但美銀指出,在過去六次降息循環中,該族群平均表現優於大盤約 20 個百分點,顯示後勢仍具潛力。
除股市外,長期美債與新興市場債券也可能成為「再加槓桿」行情的贏家。由於債券價格與利率呈反向關係,降息將推升長期債券價格。
報告同時提到,黃金亦可望受惠於低利率與通膨高於聯準會 2% 目標的情境。當投資人對通膨與貨幣政策產生疑慮時,黃金作為非負債性實體資產的吸引力將持續上升。
綜合來看,華爾街認為,若利率自高位下行,美國消費與投資活動可能出現再加速,小型股、房屋建商、長期債與黃金有望成為這波結構性資金輪動的最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