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供應吃緊 PC廠同感缺CPU壓力 主板廠調整策略迎戰

板卡廠映泰 (2399-TW) 與 PC 品牌宏碁 (2353-TW) 近期相繼表示,目前確實感受到中央處理器(CPU)供貨有吃緊現象,映泰更提到,由於上游晶片大廠產能優先分配給資料中心,PC 相關的 CPU、GPU 供貨不穩定情況恐將至少持續到 2026 年第一季,使主板廠營運持續承壓。
映泰副總經理林坤德指出,超微 (AMD-US) 與英特爾 (INTC-US) 將產能導向資料中心,尤其 AMD 超過七成營收來自該業務,造成 PC 晶片供應不穩定,導致板卡廠超額下訂的惡性循環,也讓映泰今年前 8 個月營收年減約 36.5%,預估全年衰退幅度將維持此區間,第 4 季不會有太大起色。
儘管上游供應鏈吃緊,宏碁董事長陳俊聖也坦言感受到 CPU 缺貨,但看好 PC 業務下半年將優於上半年,主要受惠於季節性效應與消費者信心影響鈍化。同時,板卡大廠也積極調整產品組合,將成長動能轉向伺服器與高階產品線。
華碩 (2357-TW) 方面,憑藉 GB200 與 B200 系列出貨,第 2 季 AI 伺服器營收比重已逾 15%,並預計第 3 季底陸續交付多家全球雲端服務商 GB300、B300 大額訂單,預期第 3、4 季 AI 伺服器比重將維持甚至高於 15%。公司預期第 3 季 PC 產品營收將季增 5% 至 10%,全年營益率有信心維持在 4% 至 5%。
技嘉 (2376-TW) 則受惠於與 AI 基礎設施供應商 Nebius 的合作,以及其獲得微軟資料中心專用 GPU 基礎設施的合作協議。美系外資報告指出,技嘉預計在 2025 上半年向 Nebius 出貨 GB200 伺服器機櫃,並在今年稍晚至 2026 上半年出貨 GB300 伺服器機櫃,AI 伺服器訂單為營運挹注強勁動能。
映泰面對主機板承壓的局面,正積極調整策略,從過去中低階轉向以價值為導向,專注電競、高階產品。同時,全力發展 IPC(工業電腦)業務,鎖定智慧製造、智慧城市雙主軸,目前在歐洲市場的 Edge AI 應用已有斬獲,預計最快下一季度會有訂單落地,2026 年營運抱持「審慎樂觀」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