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外交降溫?傳高層峰會縮水剩一日 合肥行程突遭取消

《彭博》周四 (3 日) 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中國政府計劃取消本月稍晚與歐盟舉行的高峰會部分行程,顯示北京與布魯塞爾關係日益緊繃。原訂為期兩天的中歐峰會,現在預計僅剩一天在北京舉行,原定第二天在合肥舉辦的商務會議已被取消,消息人士指出這是中方提出的變動,雖仍可能有變,但目前計劃已大致定案。
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 (Ursula von der Leyen) 與歐洲理事會主席柯斯塔 (Antonio Costa) 原預定 7 月 24 日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國務院總理李強,翌日則前往合肥參加商務峰會,如今這段行程將不復存在。
經貿摩擦升溫 雙邊對話接連取消
儘管習近平試圖與美國總統川普對照,展現中國是更可預期的合作夥伴,但中歐關係卻因烏克蘭戰爭、中國產業政策與稀土出口管制等問題日益惡化。中國近日對稀土磁鐵的出口限制,對歐洲產業造成不小衝擊。
上月《彭博》報導,中歐雙方已取消「高階經貿對話」與「數位合作論壇」,前者本應為本次峰會鋪路,卻因雙方在貿易議題進展有限而由歐盟方面取消。此外,中國先前也對歐盟針對中國電動車加徵關稅一事做出報復,對歐洲白蘭地、乳製品與豬肉展開反傾銷調查,其中白蘭地案即將在本周日結束。
王毅訪歐遭批 貿易協議成中方新憂點
中歐高層互動降溫之際,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正訪問歐洲,行程包括布魯塞爾、德國與法國。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卡拉斯 (Kaja Kallas) 本周三在會晤中明確表示,歐中經貿關係需重新取得平衡,並要求中國終止對稀土出口的扭曲性措施。她同時呼籲北京停止對俄羅斯軍工體系的支持,並力促實現全面、無條件停火。
對此,王毅則重申雙方應視彼此為夥伴而非對手,並透過對話妥善處理分歧。
此外,北京亦擔憂歐盟可能與美國簽署新一輪貿易協議,對中國構成潛在風險。中方官員特別關切歐盟可能仿效英國與美國達成的協議,內容涵蓋供應鏈安全、出口管制與特定產業 (如鋼鐵) 外資持股限制等承諾。
此次峰會縮水安排似乎相當倉促。據悉,中國歐盟商會本周四上午仍透過電子郵件邀請會員前往合肥參與會議,卻未料合肥行程已遭取消,突顯此次變動的突然與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