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李嘉誠長子未連任香港特首顧問 背後有何訊號?

鉅亨網新聞中心
李嘉誠長子未連任香港特首顧問 背後有何訊號?(圖:REUTERS/TPG)
李嘉誠長子未連任香港特首顧問 背後有何訊號?(圖:REUTERS/TPG)

香港特區政府 27 日公布第二屆特首顧問團成員名單,其中李嘉誠長子、長和集團主席李澤鉅未能續任,引發外界廣泛猜測。儘管香港官方並未公布具體原因,但多方分析指出,此事件可能與長和集團早前計劃出售巴拿馬港口的交易事項有關。

特首顧問團是香港特區政府的高層政策諮詢組織,旨在為行政長官提供香港策略性發展意見,下設經濟高品質與持續發展、創新與創業、區域與環球協作三大分組。首屆顧問團於 2023 年 3 月成立,成員包括多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及全球商業領袖,李澤鉅亦是其中一員,任期至今年 6 月 30 日。

本次未獲續任的成員除了李澤鉅,還包括華潤集團前董事長傅育寧及已故的商湯科技創辦人湯曉鷗。作為香港總商會理事會副主席,李澤鉅在香港的影響力舉足輕重,此次未能連任顧問團成員,確實令人意外。

在名單公布的隔日,即 6 月 28 日,香港《大公報》便引用「網絡博客」和專家的話,暗示李澤鉅未能入選的原因。該報官網發布文章稱,李澤鉅未被續任,可能因為在處理出售碼頭一事上「不顧及香港,不顧及國家」。

文章引述香港精英會副主席高松傑的言論,指出香港正處於由治及興的關鍵階段,需要更多熟悉國家戰略、具備創新思維的專家參與決策,而非那些不能顧及國家利益或固守傳統發展模式的成員。高松傑明確表示,李澤鉅在長和出售巴拿馬運河港口事件後,已明顯不適宜再擔任顧問團成員。

《大公報》作為愛國愛港的主流媒體,其立場具有重要指標意義。今年 3 月初以來,該報曾連發多篇評論,猛烈抨擊長和集團的港口交易,且多篇文章被港澳辦官網第一時間轉載至顯要位置。

主管機關的態度也頗為直接。今年 5 月 12 日,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在澳門與工商界人士座談時,雖未點名,但批評某些資本「不顧國家利益」,強調「資本無國界,但商人有祖國,軟骨頭、『下跪』求饒必為中國人民所不齒」。此番言論被《香港經濟日報》等媒體解讀為暗喻長和賣碼頭風波。

隨後在 6 月 21 日,夏寶龍出席《香港國安法》公布實施五週年論壇時再次強調:「必須確保香港特別行政區管治權牢牢掌握在愛國者手中」。數日後,第二屆香港特首顧問團成員名單公布,李澤鉅未能入選。

儘管目前無法確定兩者之間存在必然的因果關係,但「愛國者治港」已成為香港的基本準則和普遍共識。從這個角度來看,長和集團今年以來的某些表現,可能難以被歸入「愛國」範疇,這或許解釋了李澤鉅未能入選特首顧問團的原因。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