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7上市引爆市場!雷軍:急用車可買小鵬理想或特斯拉 小米汽車2027年才考慮出口

一周前正式上市的小米 (01810-HK) 首款 SUV 車型 YU7,在開賣第一個小時創下近 29 萬輛大定訂單的驚人成績,這個數字不僅刷新行業紀錄,更引發市場對其真實性的廣泛質疑,小米集團創辦人、董事長兼執行長雷軍周三 (2 日) 晚間 8 點現身直播間首度披露 YU7 上市背後的故事,並集中回應關於訂單數據、產能分配及產品戰略的諸多爭議。
雷軍在直播中回顧數據發佈時的場景仍難掩震撼,「三分鐘大定突破 20 萬輛,一小時達到 28.9 萬輛,這個數字絕對創造了中國汽車工業的奇蹟」。
儘管市場驚嘆 YU7 的火熱表現,但黃牛倒賣訂單、實車轉讓等現象隨之浮現,部分黃牛甚至宣稱手握百餘輛車源。面對「銷量灌水」「SU7 轉單」等質疑,雷軍明確表示,SU7 及 SU7 Ultra 轉訂 YU7 的訂單佔比不足 15%,「若按 20 萬訂單計算,實際由 SU7 轉化的訂單約 3 萬輛」。
他同時透露,YU7 上市 18 小時不可撤銷鎖單量已達 24 萬輛,後續數據衝擊性更強,因此主動暫停公佈 24 小時完整數據,「避免不必要的討論質疑」。
市場關注的產能分配問題成為直播焦點。雷軍坦言目前排產壓力大,「SU7 月銷量已接近 3 萬輛,若過度傾斜資源給 YU7,等待 SU7 的用戶必然不滿」。
數據顯示,儘管 YU7 成為宣傳重點,但 6 月 SU7 新增鎖單仍達 1.4 萬輛,上市 15 個月累計交付近 30 萬輛。為此小米決定優先保障國內交付,預計 2027 年才會啟動出口計畫,「兩年內要把國內排隊用戶的交付問題解決好」。
當被問及是否繼續加碼產能時,雷軍坦言:「正在全力提升生產能力,但建議急用車用戶可關注競品。」
雷軍甚至勸急用車的用戶說:「國產新能源選擇很多,比如明天 (7 月 3 日) 發布的小鵬 G7、月底上市的理想 i8,或者可以考慮 Model Y。」這種主動分流客戶的表態,在汽車行業尚屬首次。
根據資料顯示,YU7 車主呈現年輕化、多元化特徵。平均年齡 33 歲,較 SU7 用戶年長約 3 歲,女性用戶佔 30%,比 SU7 高出 4.5%。蘋果 iPhone 用戶佔比 52.4%,較 SU7 提升 4.4%,顯示其產品已突破米粉圈層。
地域分佈上,上海、杭州、北京成為訂單量前三城市,與 Model Y 核心市場高度重疊。設計方面,YU7 推出的 9 款車身顏色中,流金粉、丹霞紫受女性青睞,寒武岩灰、深海藍更受男性喜愛,單是寶石綠一款顏色就經歷 20 餘次設計調整。
針對「七天無理由退訂」的銷售策略,雷軍解釋稱 7 天猶豫期實為行業慣例升級版,「其他車企通常設置 3 天,我們考慮到門店試駕資源緊張,特意延長至 7 天」。
為緩解產能壓力,小米破例將於 7 月 6 日上午 10 點開放限時配需通道,但改配用戶,但改配用戶重新排隊。門市佈置方面,全國 92 城市 335 家店將於 7 月新增 18 家,YU7 交付將附贈包含墨鏡、安全錘等在內的專屬禮包。
此外,產品研發與測試數據也是雷軍強調的重點。YU7 累計投入 653 輛測試車,完成 649 萬公里路測里程,遠超業界平均水準。業界普遍投入 70 至 250 輛測試車,優秀水準為 300 萬公里路測。
雷軍還特別強調親自參與北京至上海 1300 公里長途測試。「全程高速不開空調,僅充電一次即抵達。」
在性能領域,小米將挑戰紐北賽道視為技術標桿,明年在當地啟用 2781 平米研發中心,並推出限量 100 台的紐北特別版車型,首批 10 台 2025 版本發布會當日售罄。
售後服務也同步升級。高階駕駛培訓定價 1999 元卻免費開放,首批 1 萬個名額已在北京、成都完成兩期培訓,累計參訓 1628 人。武漢站即將開啟,課程涵蓋金卡納賽道、低附路面駕駛等進階項目。
這場持續兩小時的直播既展現小米汽車的市場號召力,也暴露出產能與需求之間的尖銳矛盾。隨著 YU7 交付戰役全面打響,小米能否兌現「兩年解決國內訂單」的承諾,將成為檢驗其汽車業務成熟度的關鍵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