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經指標】台灣外銷訂單爆發,這個類別年增20%!一文掌握成長主力與潛在衝擊

一、外銷訂單亮眼 背後有隱憂
台灣是個島國,外銷訂單對企業獲利至關重要。近期台灣的外銷訂單表現非常亮眼。在正常情況下,這代表投資轉運點已到,應該把握投資機會。然而,此刻亮眼的外銷訂單反而令人擔憂。主要壓力來自川普的對等關稅,預計七月開始實施。目前的亮眼訂單,會不會是因「搶運」而產生的? 如果是,對等關稅正式實施後,外銷訂單恐急劇波動。這個現象可能要到八九月才會顯現。這是後面需要擔心的隱憂。
二、數字說話:誰是成長主力?資通年增逾 20%
從目前的數字來看,外銷訂單確實非常漂亮。即使非傳統旺季,外銷訂單年增率竟高達 19.8%。金額成長速度非常快。賣得特別好的是資通訊產品和電子產品。資通訊年增 20%,電子產品甚至年增 35%。市場對台灣的伺服器、筆電等資通訊產品,以及 IC、零組件等電子產品需求強勁。這主要歸因於人工智慧 (AI) 和雲端產業相對熱絡。這帶動了對伺服器和網通產品的需求。

三、關稅成本與潛在衝擊
然而,問題來了:這些產品能否真正跨越關稅障礙? 關稅代表成本增加。目前看來,這些成本能否被市場消化? 如果無法消化,企業獲利水準可能下滑,或民間消費者的通膨問題可能更嚴重。通膨上漲可能導致民眾消費意願下滑。大家不想買東西,產品做再多也賣不掉。因此,需特別關注未來伺服器和網通產品的市場需求是否持續強勁。
四、伺服器強勁 但零組件藏風險
目前難以下斷言需求強弱。但從鴻海、廣達等法說會資訊看來,伺服器今年有望保持熱度。即使有對等關稅,廠商出貨信心依然強勁。GB200 第一季底量產,第二季放量,第三季可能持平因 GB300 將量產,第四季出貨量預計再度拉升。因此,今年伺服器產業可能持續向上。至於電子零組件,也主要由 AI 和高效運算帶動。但在搶運過程中,許多產品是為了美國現階段需求而超額生產的。例如,一些含微控制器 (MCU) 的玩具。近期因美國需求強勁進貨量較大。對等關稅實施後,玩具類產品出貨量可能減少。對於主要受 AI/HPC 帶動的電子產品,特別是成熟製程產品,對等關稅正式宣布後需格外小心。
五、市場進入盤整 小心追高陷阱
在股市的部分,目前電腦及週邊設備(AI 伺服器相關)產業指標已進入震盪盤整格局。雖然曾因中東大單(提到黃仁勳在中東接到訂單,且晶片供應量增加)拉出一根紅 K,但隨後走勢趨於平緩,陷入區間盤整。在盤整格局中最擔心「盤久必跌」。即使伺服器看好下半年,這波走高能持續多久? 會不會長不上反而下殺取量?需要特別小心。電子零組件(IC 相關,如台積電)產業指數也進入盤整。電子零組件 K 線結構可能風險稍大,近期上影線多,顯示上方壓力及賣壓較重。在外銷訂單亮眼下,追高需謹慎。若壓力無法突破,時間拉長恐出現盤久必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