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國泰金法說〉國壽提前拉高避險比率抗台幣暴升 已申請外匯準備金新制

鉅亨網記者陳于晴 台北
國泰金舉行 2025 年第一季法說會,國泰人壽執行副總經理林昭廷說明避險策略。(鉅亨網記者陳于晴攝)
國泰金舉行 2025 年第一季法說會,國泰人壽執行副總經理林昭廷說明避險策略。(鉅亨網記者陳于晴攝)

國泰金 (2882-TW) 今 (23) 日舉行 2025 年第一季法說會,談及新台幣暴力升值衝擊,國泰人壽執行副總經理林昭廷表示,「去年底以來,我們是同業裡少數持續拉高避險比率的保險公司」,據估算,新台幣兌美元每升值 1%、產生匯損約 20 億元,若升值 1 角、匯損約 6.3 億元;此外,董事會已通過,向保險局遞件申請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新制,若是 5 月核准即能適用,匯兌損失可望 100% 全數沖抵。

國泰金子公司國泰人壽揭露 2024 年底隱含價值 (EV) 達到 1 兆 2790 億元,年增 12%,金控每股 EV 為 87.2 元,較 2023 年底 77.7 元大幅上升。截至 2024 年底,國泰人壽調整後淨值上升至 7450 億元,年增 14.26%,有效契約價值 (含資本成本) 為 5340 億元,年增 9.43%。

國泰人壽持續價值導向策略累積 CSM,今年第一季新契約價值成長 17%,林昭廷說明,單季累積 CSM 約 241 億元,以每年 700 億元以上水準來說,首季 CSM 已超額達成目標。國壽首季美元傳統型商品及投資型商品銷量大幅成長,帶動 FYP、FYPE 及 VNB 皆持續成長。

林昭廷說,國壽是唯一一家前 4 月還能增提外匯準備金的公司,截至 4 月底外匯準備金水位達 305 億元,較去年底 275 億元大幅上升。

國壽已向保險局申請外匯準備金新制,若取得核准 5 月就能適用,預計可再增提 146 億元,總額上看 451 億元。林昭廷說,「只要新制正式上路,包括目前與未認列的匯損都能由準備金全數沖抵,甚至還有餘額,這對我們財報穩定是相當關鍵的支撐。」

談及避險策略,林昭廷指出,國壽今年來持續拉高避險比率,上季法說會提及傳統避險占比大約 64-65%,國壽逐步增加 NDF 部位,當時避險成本也相對低,大約只有 2-3% 滿低的水準,同時也把天期拉長,以往多數都是做 1 到 3 個月,後來新增的傳統避險集中在 6 個月到 1 年、甚至拉長至 2 年。

因此,截至今年第一季底,國壽傳統避險的比例上升至 69%,proxy 部分,22% 呈現在匯率風險,在損益表上主要受到影響的就是 proxy 的部分,國壽也逐步增加雜幣部位,目前的雜幣部位已較去年底來得更有效,替代避險的有效性增加滿多的。

國壽的國外資產約 5.65 兆元,其中扣除外幣保單,因其資產與負債是同一幣別,整體而言,5.65 兆之中只有 68% 有匯率風險,主要是承擔台幣保單的部位,推算下來,約有 8400 多億的台幣保單會受到匯率波動的影響。

國壽因應匯率波動早有部署,透過替代避險操作,已有效降低整體曝險部位。以今年 4 月為例,替代避險策略已成功抵銷約 40% 的匯率風險,實際受匯率影響的曝險金額約為 5000 億元。

儘管 4 月新台幣對美元升值幅度達 3.6%,但國壽亦動用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進一步對沖匯兌損失,可抵消 6 成。據初步估算,當月實際認列的 FX 損失約為 73 億元,換算下來,每 1% 的台幣升值對國壽帶來的損失約為 20 億元,顯示國壽風險管理機制具相當成效。

林昭廷提醒投資人,不用太聚焦短期的新台幣波動,國壽自 2005 年做替代避險迄今長達 20 年的經驗,因有較大的替代避險部位,損益表上成本波動性是最低的,貶值時績效反而差一點,大幅升值時,例如 2017 年,因替代避險、雜幣大幅升值,累計具有較大外匯準備金抵銷,目前台幣仍未超出 20 年來的匯率區間,在可接受區間內。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