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5月PMI初值回升藏警訊?商業動能轉強 但通膨壓力升溫

根據標普全球 (S&P Global) 周四 (22 日) 公布的初步調查顯示,美國 5 月商業活動顯著回升,顯示在與中國貿易緊張暫時緩解的背景下,企業信心出現改善。不過,川普政府主導的關稅政策仍帶來價格壓力,製造與服務業面臨成本上升與外部需求疲軟的雙重挑戰。
具體來看,5 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 初值由 4 月的 50.6 升至 52.1,為近四個月來最佳水準,並反映製造與服務業同步擴張,製造業 PMI 初值上升至 52.3,為三個月高點,服務業 PMI 亦升至 52.3,雙雙超過市場預期。該調查涵蓋期間為 5 月 12 日至 21 日。

關稅政策暫緩激勵新訂單 但企業成本轉嫁推升售價
標普全球首席商業經濟學家威廉森 (Chris Williamson) 表示,企業對未來展望的悲觀情緒在 5 月出現緩解,與川普政府宣布暫停部分對中關稅調升 90 天有關。不過,他指出,企業與顧客已開始提前備貨,試圖在 7 月政策暫緩期屆滿前避開潛在的進口成本壓力。
數據顯示,企業成功將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調查中「收費價格」指數連續第三個月上升,升至 59.3,創下自 2022 年 8 月以來新高;「投入價格」指數亦升至 63.4,為 2022 年 11 月以來最高,凸顯通膨壓力回升趨勢。威廉森直言,這反映未來幾個月消費者物價可能明顯上升。

出口與就業放緩 經濟溫和復甦仍存風險
儘管整體商業活動回溫,但出口需求與勞動市場仍顯疲軟。製造業出口訂單連兩個月萎縮,服務業海外需求亦出現自 2020 年新冠疫情以來最嚴重的下滑,部分與美國近期移民政策收緊與旅遊支出減少有關。
在生產方面,許多製造商出於對供應短缺的擔憂而擴大原物料庫存,推動「投入存貨」指數創下自 2007 年以來新高。另一方面,就業指數降至 49.5,跌破 50 榮枯線,顯示企業在面對需求與成本壓力下,對人力資源持保守態度。
儘管川普政府近期政策緩和讓市場憧憬第二季經濟回升,分析人士仍提醒,美國今年經濟成長可能放緩至 1% 以下,核心個人消費支出 (PCE) 物價指數則可能升至 3.5%,經濟面臨低成長、高通膨停滯的風險仍未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