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熱搜:

熱門行情

最近搜尋

全部刪除

紐時:美元疲軟將帶來痛苦的世界

鉅亨網新聞中心
紐時:美元疲軟將帶來痛苦的世界(圖:Shutterstock)
紐時:美元疲軟將帶來痛苦的世界(圖:Shutterstock)

《紐約時報》報導,美元幾十年來一直是美國實力的象徵。全球每天發生的 7.5 兆美元貨幣交易中,約有 90% 以美元結算。多數央行將美元視為其儲備貨幣的核心。消費者在面臨壓力時會選擇美元。企業無論位於密爾沃基還是馬來西亞,都更傾向於使用美元進行貿易結算。

美元或許不會在短期內失去其全球主導地位。畢竟,目前還沒有明顯的替代方案。但它正遭受著自作自受的傷害,其後果才剛剛開始在世界各地顯現。

1 月中旬,投資人因預期德國新政府將放鬆財政而買入歐元,引發了一波拋售潮。4 月 2 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了令人震驚的大規模關稅,並隨後加大了對聯準會主席鮑爾的攻擊力度,這股拋售潮最終演變成了「拋售美國」的洪流。

新的避險資產的搜尋開始展開。截至 4 月 16 日當周,黃金基金流入量創下 2007 年以來新高,而美國債券基金的拋售量則創下 2020 年 3 月底以來的最高紀錄。股市的震蕩程度之劇烈,既非疫情本身,也非 2008 年金融危機以來所未見。

自從川普暫停大部分關稅,並似乎收回解雇鮑威爾的威脅後,一種不穩定的穩定局面得以恢復。但損害已經造成。今年截至 4 月 25 日,美元兌其主要貿易夥伴國貨幣已貶值逾 8%。

白宮曾多次表示傾向於美元貶值,因為這可以降低製造業出口成本,從而促進出口。這在 21 世紀初對美國經濟起到了積極作用。

不幸的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情況與歷史上的先例截然不同。川普政府追求其目標的方式令投資人感到不安,並使他們對自己持有的美國資產更加不確定。他們不僅質疑貿易戰將如何影響全球增長,還質疑美國機構的實力及美國作為全球合作夥伴的可靠性。

白宮推翻了人們對烏克蘭未來、格陵蘭島和加拿大主權等問題長期持有的假設,而就在幾年之前,川普還宣稱其簽署的美墨加貿易協定是「我國歷史上最現代、最及時、最平衡的貿易協定」。

4 月在華盛頓舉行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會議上,充斥著關於美國如何表現得像一個新興市場的討論。一些大型外國投資者擔心,他們是否需要支付費用才能購買美國資產——這個想法是由美國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米蘭提出的——或者,美國政府是否會以某種方式阻止他們出售這些資產。

世界各地的投資委員會,包括養老基金、捐贈基金和央行,現在將決定是否削減對美國的投資。截至 2024 年中,海外投資者持有超過 31 萬億美元的美國股票和債券。大型機構投資者通常行動緩慢,因此任何調整都可能逐步發生。即便如此,這仍將削弱美元的主導地位。即使是微小的變化,比如股票和債券分別下調兩個百分點,也將導致美元總額縮水至 1.24 兆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將需要投資者在重新配置資本時拋售美元。任何削減措施也意味著未來流入美國的投資將減少。

美元貶值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它確實有一些好處,比如貨幣貶值將有助於美國出口。川普希望在關稅暫停期間達成的協議能為美國企業增加機會。美元走弱或許有助於刺激赴美旅遊,而美國旅遊業目前正呈現下滑跡象。這將支撐數百萬個就業崗位。

這也會提高外國資產的吸引力。假設我在巴黎買了一套公寓。我必須賣掉美元換取一些歐元才能完成交易。如果美元兌歐元進一步貶值,當我賣掉公寓,把錢帶回家時,我不僅能從房地產收益中獲利,還能通過匯率獲利。歐元走強意味著我能拿回更多美元。

可悲的是,故事遠未結束,因為美元貶值也帶來了巨大的潛在成本。它使進口商品更加昂貴,很可能推高物價,削弱家庭購買力。寶潔公司在其最新的季度財報中表示,儘管消費者需求已經放緩,但仍計劃提高部分產品的價格。包括原材料、包裝和一些製成品在內的進口產品約佔寶潔公司在美國銷售產品總量的 10%。

這使得聯準會在兼顧通膨和就業目標時處境艱難。通脹仍高於央行 2% 的目標,且目前勞動力市場穩健。正因如此,聯準會在最近的會議上維持利率不變。但眼下,經濟增長放緩,通脹可能加速。

川普專注於經濟增長,一直在大力推動降息。但聯準會迄今為止對此表示反對。聯準會深知,隨著通膨預期上升,過早降息將危及自身的信譽,更不用說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美國債券市場拋售。

世界其他國家也陷入了這場交火之中。以日本為例,川普宣布加徵關稅兩周後,日本私人投資者拋售了價值超過 200 億美元的外國債券。第一周,美國公債收益率飆升,這表明美國債務是日本人拋售的資產之一。

出售美國債券的日本投資人通常會賣出所獲得的美元,買入日元,從而推高日元兌美元的匯率。今年就出現了這種情況,日元上漲了 9%。不幸的是,鑒於住友和豐田等出口商的主導地位,日本股市對匯率非常敏感。日元升值加上關稅,將損害日本的出口。儘管日經指數是華爾街的寵兒,但今年截至 4 月,該指數仍下跌了近 10%。

日本大型企業的信心正快速下降。鑒於貿易戰預計將拖累日本經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4 月份將日本 2025 年國內生產總值 (GDP) 增長預期下調了半個百分點,至 0.6%。

此動態正在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中上演。即使美元貶值有助於美國出口,全球對美國商品的需求也在減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對 2025 年的預測顯示,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 2.8%,比其 1 月份的預期低了半個百分點。

美元貶值還有更好的版本。2001 年年中至 2008 年年中,美元兌主要貨幣逐漸貶值 40%。受海外投資機會吸引的美國人拋售美元,購買外國股票和債券。全球對美國商品的強勁需求,加上具有競爭力的貨幣,帶來了強勁的出口增長。

美元疲軟時期帶來的經濟利益分配並不均衡。出口企業蓬勃發展,但美國仍然損失了約 300 萬個製造業崗位,延續了數十年來的頹勢。其中一些損失來自製造業外包,包括外包給中國——這是當今貿易戰的一個主要論點。另一部分損失來自技術應用的增加——尤其是在 AI 進步威脅到更多就業崗位流失的情況下,此話題在政策對話中明顯被忽略。

歷史告訴我們,美元貶值並非萬能藥,理解美元貶值的原因也至關重要。當前推行的政策路徑或許會改善一些雙邊商業機會。但這些收益將被損害所抵消,這些損害將以相對更高的價格和利率的形式,在未來數年內持續影響消費者和企業。

如果美國想要扶持製造業和出口工人,同時又要承受美元疲軟,就應該認真思考哪些政策能夠共同振興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希望財政部長貝森特能鼓勵他的白宮同僚們,採取更符合他最近在華盛頓發表的言論的行動:「美國優先並不意味著美國孤軍奮戰」。

相關貼文

left arrow
right arr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