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崛起!港媒:非洲貿易商拋棄美元 中非民間貨幣結算網悄悄成型

香港《南華早報》周日 (4 日) 刊出一篇名為《為什麼非洲貿易商把目光從美元轉向人民幣》的文章報導指出,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溫,越來越多非洲貿易商為了跟中國做生意,正在避開美元改用人民幣,此舉正建構出一個「非正式的人民幣支付網絡」。這一趨勢不僅折射出地緣政治的深刻變動,更標誌著全球貿易結算體系正加速向多極化演進。
從肯亞奈洛比的伊斯特利市場到奈及利亞拉哥斯的阿拉巴區,一場靜默的金融變革正在非洲大陸蔓延。在伊斯特利市場,中國進口商品的採購商與貿易商之間已形成獨特的結算模式:當地商人以肯亞先令支付給物流公司,後者作為代理商兌換人民幣並支付給中國賣家,貨物則透過廣州、義烏等採購中心發往非洲。
肯亞貿易商 Anne Kemunto 說:「我只需要確定商品,透過本地代理商付款,貨物便會準時抵達。」這種繞過美元的民間結算網絡,正成為中非貿易的新常態。
類似場景也在拉哥斯的阿拉巴區上演。去年奈及利亞從中國進口額達 1374 億元人民幣,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續簽至 150 億元人民幣 / 3 兆 2800 億奈拉規模。
上月,奈及利亞 - 中國戰略夥伴關係總幹事 Joseph Tegbe 表示,該國將與中國商簽數位人民幣協議,未來奈拉可直接兌換人民幣,進一步降低對美元的依賴。
根據加拿大麥科文大學助理教授 Jing Jing Liu 最新研究,奈及利亞企業家在進行貨幣互換和數位貨幣交易時使用人民幣替代美元和國際銀行轉,外匯交易員透過簡訊、電話和奈及利亞跟中國的國內銀行轉帳,安排非正式的資金轉移和奈拉與人民幣的兌換。
Liu 指出,上述過程類似印度、中東和北非地區使用的哈瓦拉 (hawala),以及中國的飛錢。
他並說道:「無疑地,使用非正式人民幣轉帳購買中國商品的奈及利亞進口商,無疑會動搖美國在全球金融中的主導地位。」
北京顧問公司睿納新國際的政策分析師 Ovigwe Eguegu 也表示,使用人民幣繞過美元的非正式貿易結算模式,並非只存在於肯亞或奈及利亞,很可能擴展到整個非洲,乃至世界其他地區。
Eguegu 說:「經濟上的可行性和地緣政治上的遠見,正催生此類非正式模式的興起。鑑於與中國深厚而牢固的貿易關係,我們將建立新的非正式系統以確保付款順利進行。」
他還表示,中非貿易商都看到中美關係緊張的跡象,以及美國試圖破壞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貿易的意圖。鑑於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不斷升級、美元武器化以及兌換費,西方以外的國家越來越多地使用本國貨幣進行貿易。中國與奈及利亞的數位貨幣「引進了一種創新工具,既提高雙邊貿易結算的效率,並為兩國貿易結算提供額外的保護,防止第三方干擾」。
澳洲雪梨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副教授 Lauren Johnston 解釋說,非正式外匯市場與全球不尋常的情況有關,在這種情況下,中國作為出口國發揮巨大的作用。「這對貿易的影響是巨大的,因該系統可用於即時支付,也可用於匯率協議內的及時支付。這也降低一些傳統貨幣波動性或貿易中實際支付相關的風險。此外,由於可追溯性,它還將促進基於本地貨幣的支付。」
另據中國人民大學 4 月 20 日發布的報告,去年第四季,68% 受訪非洲企業已採用人民幣結算跨境貿易。除美元外,約三成企業使用人民幣結算的佔比超過 50%,逾六成企業以人民幣來結算的佔比超過 10%。
儘管人民幣在非洲滲透率快速提升,但短期內難以撼動美元主導地位。根據世界銀行數據,非洲國家外債中美元計價佔比仍超過 60%,且中國對非出口僅 15% 以人民幣結算。
不過,瑞銀分析師陳敏認為,非洲的「去美元化」實踐正在創造新模式。「當傳統金融體系因制裁與通膨失效時,人民幣以靈活、低成本的結算優勢,為發展中國家提供第三條道路。」